廊坊固安:笔墨丹青绘就艺术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03-19 03:58 浏览量:6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近日,公益记录者探访了固安县老年大学河北省长城书画研究会的画室,发现几位老艺术家正在这里挥毫泼墨,其中一位尤为引人注目。 他就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山水画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当今中国实力派画家王仲贤先生,一位高个子老人,正聚精会神地创作着西双版纳全景图。王老师虽已耄耋之年,但他的创作热情丝毫不减当年。他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舞动,仿佛赋予了它生命。他以毕生精力投入绘画事业,每一笔都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
在画室里,王老师一丝不苟地描绘着西双版纳的壮丽景色。那热带雨林的葱郁、那蓝天白云的辽阔、那傣家风情的独特,都在他的笔下生动地展现出来。他的画作中,山川河流、云雾缭绕,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山水世界。他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致相融合,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曲折流转,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是一个充满热带风情和丰富自然资源的旅游胜地,与老挝和缅甸接壤,西双版纳州辖一市两县,首府景洪市。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世界物种基因库,森林生态博物馆,天然疗养院等美称。此画卷长16.6米,宽0.6米。展现出南传佛教的总佛寺、满庭御景花园、大金塔、傣族园的勐罕春满大佛寺、景洪大剧院、湄公河大酒店、泼水广场、澜沧江大桥及丰富的热带植物。
总佛寺是南传佛教的信仰中心与宗教圣地,建于公元615年,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它是南传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佛寺。总佛寺统管整个西双版纳590多座小寺院,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汲取了东南亚国家佛寺的特点,以南传佛教中金黄色为主基调,庄严肃穆。寺庙的建筑别具一格,以精致的屋顶到精湛的门窗,以独特的沿托到内容丰富的机台,都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的追求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大金塔、泰式风格建筑,塔身高达66.6米,金碧辉煌,寓意一江连六国。傣族园、勐罕春满大佛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泼水节起源于古代的印度和波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信徒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日子去河边洗浴,以清水洗去身上的罪恶,现演变成在固定的日子泼水习俗。泼水节期间,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迎接好运,也象征着吉祥和健康。景洪泼水广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中心,是一个集文化、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场面宏伟壮观,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澜沧江起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由北向南纵贯云南省西南部,横贯景洪市,国外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注入南海。澜沧江大桥,此桥是西双版纳州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桥独塔斜拉式,全长600.24米,总高度为107.5米,1995年开工建设,1999年建成通车。沿江两岸植物繁茂,风景秀丽,民居、现代建筑相映成辉。
孔雀与大象这两种动物是傣族信仰之物,西双版纳的建筑装饰都有它们的身影,孔雀被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吉祥和幸福,它是女人的象征。傣族孔雀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象,傣族人奉若神明,认为大象是万兽之王,象征着吉祥、力量和智慧,也是傣族人男人的象征。
西双版纳风采是王仲贤先生乙巳开年精品之作,也是他既绘制丝路风光之后的又一鸿篇佳作。画面恢宏壮丽,浓墨重彩,浑然雅致,内涵丰富。画家以传神之笔生动再现了西双版纳南传佛寺、傣族民居、热带植物、泼水表演、澜沧江畔等著名景观。
2024年深秋,王仲贤先生率领河北省长城书画研究会数十名成员踏上了西双版纳的写生之旅。他本人虽已年事已高,但腿伤未愈仍无法阻止他追寻艺术、探访自然的热情。这次写生,是对版纳风光的深入考察,更是对自然、人文的深深思考。在艰难的写生过程中,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身体劳累,但在王仲贤先生的心中,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2025年伊始,王仲贤先生无法抑制内心的创作冲动。他开始系统整理写生素材,精心构思,夜以继日地创作。他笔下的西双版纳,既是一幅精巧和谐的构图,又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风采和魅力。他将南国边陲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历史底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在王仲贤先生的画笔下,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中有梦,就能画出生命的精彩。
王仲贤先生的作品,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世人对于西双版纳的认知。他的画作中,每一笔、每一墨都蕴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敬意和热爱。用他的画笔,为世人呈现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西双版纳,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我们一同欣赏他的作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吧!(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