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课堂 | 在油画艺术中探索技法与人生
更新时间:2025-03-19 14:22 浏览量:5
《古典绘画材料技法研究课程》(以下简称《油画》)是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典油画的发展历程,熟悉并掌握常见油画材料的名称、用途及基本技法,培养其灵活运用古典油画技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该课程既注重学生对外在造型、色彩、技法和油画材料熟悉程度的验收,又注重对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建设情况的考察。通过授课教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古典绘画材料技法的精髓。
“油画,是一门要把张三画得更张三,李四画得更李四的技艺;是一门通过笔触和色彩,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油画》授课教师李捷说。
李捷介绍,油画是一个西方的、世界性的画种,它具有较为悠久的、系统化的历史渊源。在油画课程开展过程中,他会首先要求并引导学生形成对油画材料与美学系统性的了解;其次,使“油画中国化”也是本门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目的是让其成为能够衔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情感的载体。
《苗族牯脏节》 姚金珉
在授课过程中,李捷也会以学生创作的作品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延申解释油画内容本身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据了解,在关于“油画中国化”的探索上,李捷与其学生曾开展过以我国军舰为主题的系列绘画活动。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会结合中国元素与物体来进行画面的树立。例如将‘中国山水画’中常有的留白手法与油画创作相结合,即绘画时在大面积部分留出空白,然后在局部进行更加细致地刻画,以此做到油画中的‘留白’。”2023级研究生陈浩解释道。
“《油画》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内外兼修。”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李捷介绍道:“由于绘画作品是精神方面的创作成果,而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不会采用同样的标准、同一把尺子来要求与衡量每一位同学,我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和分析同学们的特质与共性上。”
《黔山茶海》许筱兮
《花溪小景》黄雪飞
《李家院墙》张克香
《故县两村》陈浩
《千户苗寨》吴道云
《校园一角》韦婷
在李捷看来,油画已经不单单只是一种普通的绘画形式,更是一种对个人审美差异性的研究。“我们在‘把握’油画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把握不同的审美观念。”
李捷鼓励学生通过绘画作品来回馈家人。“不仅是为了感恩,也是为了探讨审美的差异性。学生的家人大多不是从事于绘画行业,所以双方在绘画上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说,“在这一过程中就会牵扯到审美的差异性,而这种审美立场和角度的不同正是研究重点。”
《祖父》冯建
《家风》冯建
油画写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也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真正做到让同学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表达情感。
“写生是《油画》课程规划的重头戏!相比起利用照片进行创作的方式,写生更能让我们一起从听觉、嗅觉、视觉等多个渠道身临其境地感受、描绘对象。实际上,它也是一个我们与大自然、客体进行对话从而来反哺主观思维的过程。”李捷说道。
2024级研究生黄雪飞认为,写生是一种能够让创作者与自然交流的教学活动,以此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在写生过程中能释放自己、放松身心。同时,又能让我们融入生活、融入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记得李老师说过,写生不同于画照片或者主观创作。写生时,用‘观察对象’这个方法尚且不够,而是要与对象‘沟通’。”2024级研究生张克香说,“这简直刷新了我对写生的认识,从未感受到艺术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
在这门《油画》课上,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得很近”。课堂上,他们不仅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彼此交流讨论课程内容;课后,也是志趣相投的挚友,一起分享生活趣事与奇思妙想,为学习增添趣味。“创作中的废寝忘食也好,闲暇时的共品清茶也好,这些都是这门课独特的组成部分。”
美术学院的画室里都基本设有休息区,有时他们会围坐畅谈创作中的难题,有时又会在忙碌中抽空浇花或小憩片刻,让心灵得到宁静。“因为专业原因,我们会画得很晚,所以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创作,就会在休息区休息一下。”张克香说,“在这里,我们也常会与老师、同学们深度探讨画作、技法、生活哲学或是生活上的问题。”
在这段艺术的旅程里
油画作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桥梁
在每一笔色彩中
用技法记录生活
在不同色块的交叠中
用技法对话生活
创作者将对生活的思考倾注于此
炽热又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