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为梦想奔跑|慕云楼艺术馆馆长刘康平:执艺术之笔,绘文化之美
更新时间:2025-03-20 14:16 浏览量:6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在艺术的天地里,总有些人靠热情与执着打破边界,融合创新,慕云楼艺术馆馆长刘康平便是其中一位。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招贤街的慕云楼艺术馆内时,这位举止优雅的才女正在创作油画。1994年出生的她,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与不懈追求,在油画、文创、砚台雕刻等多个领域绽放光彩,用多元的艺术语言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当代艺术的思考,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
油画
融会贯通,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寻找根脉
刘康平自幼便喜欢绘画,一支画笔成为她探索世界、表达内心的窗口。儿时的她,常常对着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挥动画笔,那些简单的线条与色彩,记录着她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与想象。中学时,她开始专业学习美术,并通过美术特长考入大学。
在求学过程中,刘康平除了学习美术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外,还深入研究东西方艺术,不断探索两者的交融与碰撞。尤其是在油画创作上,她汲取西方油画的光影、色彩表现技巧,同时融入东方文化的意境与哲学思考。在大学期间,她的油画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生活场景的生动捕捉,同时,她不断挑战自我,突破传统束缚,尝试将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融入油画创作,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质感和视觉效果。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她的作品在众多油画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在艺术展览中备受关注,还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2021年,刘康平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刘康平如今担任了山东技师学院、济南职业学院以及潍坊科技学院的外聘教授,全身心投入培育艺术设计人才的事业中。不仅如此,刘康平还积极投身寿光公益活动,在文明实践“夜行动”——“寿工益学”公益培训中担任公益教师,传授油画课程,用个人所学点亮更多人的艺术梦想。
文创
不留遗憾,让传统工艺“活”在当下
作为潍坊市文创工艺美术大师,刘康平的艺术实践始终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她看来,传统文化若不能融入当代生活,便如同博物馆中的标本,给当代人留下一份遗憾。对此,她说:“设计师应是文化的翻译者,把古老的智慧转译成现代人看得懂、用得上的语言。”
这种理念在她为山东大学明信片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接到设计任务后,她从山大八大校区的建筑外观落笔,融入现代设计手法,展现了山大的独特魅力。在胜利油田文创设计中,她又将石油工人的“铁人精神”与工艺美术结合,设计出了纪念币、茶壶、茶杯、丝巾等文创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件文创都是微型文化展。”刘康平热衷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她深信,设计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她的文创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设计赛事中屡获殊荣,她也被评为“寿光市技术能手”“寿光文化之星”等称号。2023年,刘康平入选潍坊市文联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库。
砚雕
匠心石韵,用刀尖传承千年文风
如果说油画和文创展现了刘康平的艺术广度,那么砚台雕刻则折射出她对传统工艺的深耕之志。在刘康平的艺术世界里,砚台雕刻是她与传统文化对话的独特方式。一方砚台,一块石头,在她的手中经过精心构思、巧妙雕琢,成为一件兼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刘康平对砚台雕刻的热爱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参观艺术展览时,她被一方精美的砚台所吸引。那细腻的雕刻工艺、独特的造型设计,让她感受到了砚台雕刻的魅力。从此,她便踏上了砚台雕刻的学习之路。
为了掌握砚台雕刻技艺,刘康平拜访名师,虚心求教。她在学习传统砚台雕刻技法的同时,还注重吸收现代艺术元素,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在雕刻过程中,她始终秉持匠心精神,细心依据每块石头的质地、形状和纹理,精心设计雕刻图案,力求将石头的天然之美与人工雕琢之美完美融合。
据介绍,刘康平的砚雕是“坤砚”风格,有着小、秀、雅、细等特点,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它不仅透露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婉,而且融入了古典美学与现代艺术元素,艺术气质高雅,工艺精细高端。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感受文化之美。”刘康平表示,未来,她会继续秉持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道。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热爱,手中有技艺,就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