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力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安州区“雎彩文韵”文化艺术巡展启幕
更新时间:2025-03-20 16:00 浏览量:9
2025年3月19日,在安州区雎水镇省级非遗项目“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活动现场,由安州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安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雎水镇人民政府、雎水镇社工站共同策划的“雎彩文韵”文化艺术巡展正式启幕。活动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激活乡土文化基因,通过构建“专业引领、志愿协同、社区参与”三位一体机制,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构建专业体系,搭建振兴行动框架
雎水镇社工站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能力建设专业优势,系统推进文化资源挖掘、转化与传播。组建由退休党员、非遗手艺人、乡贤组成的15人文化志愿团,构建覆盖全镇的乡土文化资源库4个,将本地分散文化遗产转化集成,完成可视化建档,为文化振兴奠定素材基础。
二、创新文化载体,架设文化认同桥梁
巡展现场,以“雎彩文韵”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生动载体。社工立足非遗活化创新,指导志愿者将太平桥建筑纹样、雎水踩桥民俗等文化符号,转化设计出镇域山水手绘地图、图腾冰箱贴等10余种现代生活美学产品,巧妙融合非遗文化与现代美学,吸引2000余名游客驻足选购。通过这些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创产品,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情感桥梁,推动实现从“文化观看”到“价值认同”的转化。
三、全民参与共创,点燃文化传承新动能
在百年太平桥非遗体验区,6名经系统培训的文化志愿者担任“非遗助教”,协助非遗传承人现场开展剪纸、葫芦烙画等技艺教学,并通过“手作体验+文化解说”唤醒乡土记忆,带动100余名游客及当地居民沉浸式体验,变单向文化传播为双向价值共创,将非遗民俗从“历史符号”变为“可见日常”的同时,形成“人人皆是传承者”的社区觉醒。
四、长效机制赋能,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本次巡展充分凸显社会工作在连接文化资源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结构性支撑作用,通过建立“文化资源图景化→产品服务化→参与多元化”全链条开发逻辑,塑造“雎彩文韵”地域文化IP,实现文化资源挖掘和展现的路径创新。通过“社工带志愿者、志愿者带群众”三级传帮带机制,完成21名本土文化振兴骨干的培育,形成“专业注入+在地激活”的持续发展闭环,系统性增强乡村文化自我迭代能力。
作为社会工作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本次活动不仅实现了千年踩桥民俗的当代演绎,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认同凝聚社区共识、以专业服务激发内生动力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