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传神 境由心生——走近国画大师宫树军的翠竹艺术世界
更新时间:2025-03-19 18:35 浏览量:9
在当代中国画坛脱颖而出的墨竹艺术传承者宫树军,一直以其独创的"翠色写意法"引发艺术界关注。这位当代郑板桥衣钵的现代践行者,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与时代审美相融合,开创出极具辨识度的水墨竹画新境界。
深厚的专业背景
宫树军先生现担任北京中采集团《世纪采风》书画院副院长,同时身兼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河北电视台《文化之旅》等主流媒体签约画家。作为博鳌亚洲艺术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与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会长,他始终坚持将中国画的传统基因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的新创作理念。
三大艺术突破
1. 活色之法:突破传统纯墨表现,独创翠绿叠彩技法,在保持传统水墨筋骨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的绿色渐变展现竹之生命力。使用矿物颜料与植物质颜料交融晕染,使竹叶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玉质通透感。
2. 动势构造:受到徐悲鸿学派造型原理影响,创新采用"杠杆式章法",通过枝干的S型走势和叶片的螺旋排列,赋予静止画面强烈的音乐韵律。中国美院教授张立辰评价其作品"充满了视觉扭矩的力量美"。
3. 光影哲学:创造性地将西方素描中的明暗关系与传统水墨的虚实留白结合,通过精准的逆光处理和空气透视表现,形成"光影切割"效果,展现出三维空间层次。这种具有现代性的视觉呈现,使古老的竹画题材焕发新生。
多元融合的创作维度
宫树军的艺术成就不仅限于宣纸上:作为职业地毯工艺美术设计师出身的艺术家,他将织染艺术的"分色理念"融入国画创作,单幅作品可呈现多达七个层次的绿色渐变;其发明的"转轴透视法"突破单一视角局限,观众移步换景时可见竹影婆娑的动态美感。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与时代对话。"这位被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特聘的国宝级艺术大师如是说。其作品已被收录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精品集》,更有二十余幅代表作被选为中国文化外交礼品,成为向世界传递东方美学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中,宫树军始终秉承"以竹立品、丹青报国"的创作信念。通过墨竹这一东方文化图腾的当代表达,不仅建构起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更实现了传统文人画精神与现代视觉审美的完美接轨,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范式样本。
著名书画评论家石榴园 202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