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之唐碑和写经书法
更新时间:2025-03-21 23:41 浏览量:10
唐代的石刻统称为“唐碑”。唐碑比之六朝,可以说是浩如瀚海,其数量之多,汉碑、魏碑也为之逊色。
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
其中最著名的有: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欧阳询的《化度寺》、《九成宫》,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薛稷的《信行禅师碑》,李邕的《李思训碑》、《麓山寺碑》,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等等,还有不知书者为谁的篆书丰碑《碧落碑》。
玄秘塔碑 柳公权
从这些名碑可以看出唐碑的一些特点:碑文和碑额总是不一样,且皆为一人所书。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所书之碑,碑文楷书,碑额是篆书,也是他们自己所写。特别是《东方朔画赞》,正面的碑额是篆书,碑阴的碑额则是隶书,书者均为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 颜真卿
韩择木的《吉华岳文》,碑文是隶书,碑额则是楷书。张旭是以狂草名世的,但《郎官石记序》却唯独又是用正楷来写的,而且精劲严整出之自然。从这些情况也可以看出唐代书法的盛况了。
郎官石记序 张旭
郎官石记序 张旭
唐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它和魏碑一样,都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遗产。崇唐轻魏、尊魏卑唐都是偏见,是不可取的。
清光绪年间敦煌石窟发现大量藏经写本后,书史又大为改变。其内容恢宏,包括西晋至北宋间的墨迹,而其中尤其是唐代的最为丰富。
唐代写经特有书体实源于前代,西晋时的写经卷便已初具经卷体的规模。而至南朝时的字体日趋完整,楷书逐渐完备,仍具有写经字的特点。
北朝的风格则与南朝相差不远。隋代书法居南北融合的枢纽,但在写经上就没有分别了,书体更接近于唐楷,仍然带有经卷的特色。
大楼炭经卷
唐代承接其后,写经书法艺术大放异彩,呈现各异的风格。秀劲圆润以《大楼炭经卷》为代表(高宗时作);《十戒经》可以作为秀逸疏宕的代表(玄宗时作);《观世音经》以端整厚重著称(代宗时作);瘦劲秀丽则以《瑜伽师地论卷廿三》为代表(宣宗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