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一周年特别剧目《蚀月》河北成功首演
更新时间:2025-03-23 15:24 浏览量:6
3月22日晚,由河北省艺术中心(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品的小剧场话剧《蚀月》在造艺演艺新空间成功首演,为观众带来河北专属版本的沉浸体验。
《蚀月》是河北省艺术中心出品的首部小剧场话剧,是河北省艺术中心深耕2024年打造的演艺新空间——造艺空间由做剧场向做剧目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该剧由太千编剧、邵泽辉担任导演、刘欣然和秦枫出演,于3月5日至9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成功首演后回归河北演出,以全新的沉浸版本展现了人在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对个人心灵的影响,凭借独特的叙事结构、精彩的舞台呈现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引发了观众对亲情、家庭以及自我疗愈的深刻思考。
《蚀月》讲述了一个29岁的男青年王爱华的故事,他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而为他主刀的医生是他多年未联系的母亲。王爱华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的破碎和情感的缺失,而这次疾病的突发,让他不得不面对内心的创伤和亲情的空缺。剧中通过王爱华的视角,展现了成年人在选择与命运之间的挣扎,以及亲情对一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作为造艺空间一周年特别剧目,全新沉浸体验版的《蚀月》突破镜框式舞台,通过专业级灯光音响和两位实力演员的近距离精彩演绎让观众浸没于主人公不断重构、永不停息的内心世界,走进一个饱受心结折磨的青年家庭,触摸几代人被岁月侵蚀的原生年轮。
谈及舞台感受,该剧主演、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影视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青年戏剧演员秦枫说,相对于传统大剧场的表演方式,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的演出更具“互动性”。“观众的观影距离非常近,跟观众的交流感和互动性非常强,需要照顾到四周观众的感受,表演需要更具有张力和表现力。”
为了更好地诠释内心的复杂性和多重声音,《蚀月》采用了两位男演员共同演绎所有角色的方式,用这一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多重交响。“作为《蚀月》主演,很过瘾!”,该剧主演、青年戏剧演员刘欣然告诉记者,很少有一部戏需要瞬间转换多个角色,这次演出是一次非常好的历练机会。
跳出生活的剧本,到造艺空间做自己。2024年3月,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正式跟观众见面。一年来,众多沉浸式话剧、互动式儿童剧、先锋喜剧和精品独角戏轮番上演,有效满足观众沉浸式、强互动、新体验的文化新需求。在提供高品质演出的同时,空间积极开展多元化业务运营,演艺与消费业态资源的互惠互认,让观众享受到咖啡、美食、停车等优惠。
河北省艺术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造艺空间将进一步顺应演出市场变化,高标准打造具有示范价值、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演艺新空间、消费新场景、创演新机制,凝心聚力为开创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