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可以给孩子讲的知识(2)

更新时间:2025-03-23 16:02  浏览量:9

李寿墓石门

一、李寿墓石门

李寿墓石门是唐代的一件珍贵文物,于1973年在陕西省三原县李寿墓出土。

1、 基本信息:通高2.13米,宽1.77米,由门楣、额柱、门扉、门槛和狮形门墩组成,制作精美,构图特殊。整个墓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怪兽和神鸟两两相间,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2、 石门结构与装饰:

(1) 门楣:门额近月牙形,正中央是一个大型的彩绘贴金半浮雕兽首,怒目圆睁,这类畏兽是以祆教的胡天火神为主杂糅了汉代的辟邪形象而成,具有驱邪避鬼、镇墓守护的功能。

这类畏兽是以祆教的胡天火神为主杂糅了汉代的辟邪形象而成,体现了当时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古代文化中,兽首通常具有驱邪避鬼、镇墓守护的功能,表达了人们对死者的敬畏和对墓室的保护意愿。

浮雕技法精湛:采用浅浮雕的手法,将兽首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线条流畅自然,富有立体感。

细节刻画入微:兽首怒目圆睁,牙齿外露,毛发飞扬,展现出威猛的气势。同时,兽首的面部表情和肌肉纹理也刻画得十分细腻,体现了唐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

(2) 门扉:两扇对开门板分上下两区,分别雕有仙鸟和孔雀。它们羽翼舒展,长颈略曲,体现华丽富贵的盛唐风姿。门扉里面阴刻天王像,天王头后均有背光,装饰着宝珠和飘带。

门扉正面以减地平刻的手法,雕刻出一对展翅的朱雀和一对拖着华丽长尾的孔雀。朱雀和孔雀均雕刻得栩栩如生,朱雀展翅欲飞,孔雀则拖着长长的尾巴,显得华丽而高贵。门扉里面阴刻天王像,天王头后均有背光,装饰着宝珠和飘带。线条流利舒畅,所刻画的天王担负着保护墓主人安全的守卫重任。

(3)门墩:门蹲石上雕刻的一对蹲狮石雕,昂首挺胸,座上还刻有忍冬纹饰。(雌雄的狮子怎么分辨?)

造型:门墩上的狮子呈仰首蹲坐姿势,仿佛在守护着墓门,其造型逼真,气势威猛,给人一种强烈的威慑感。

雕刻工艺:采用了高浮雕的雕刻手法,线条流畅自然,狮子的毛发、肌肉、爪子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精细,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象征意义:狮子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权威、力量和守护的象征。在李寿墓石门中,狮形门墩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对墓主人的保护和守护,寓意着墓主人在死后能够得到安宁和庇佑。

李寿墓墓志复制品

二、龟形墓志

目前发现的龟形墓志,共5方

1、基本信息

(1) 墓志外形:墓志外形为灵龟形,以龟甲为志盖,长1.66米,宽0.96米,厚0.64米。石龟头部、尾部和龟身连接,四足趴伏于长方形的底座上,头部前伸,双目圆睁,两耳贴首,獠牙及门齿外露,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灵龟的形象。龟背镌刻16字,龟身腹部刻写志文。

(2)志文内容:铭文共31行,每行37字,共1071字,无撰书人名。书体类似欧阳询书法。铭文内容详细叙述了李寿的生平业绩,主要是为其歌功颂德。

2、墓主生平

李寿(577年-630年),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封淮安靖王。他在隋朝末年跟随李渊起兵反隋,参加了对宇文化及、窦建德和刘黑闼的战争,虽没有显赫战功,却成为建立唐王朝的有功之臣,因此得到李渊和李世民的赏赐,爵位不断升迁。唐贞观元年(630年)12月卒于长安延福里第,享年54岁,死后葬于三原县,陪葬献陵。

3、历史价值

(1)艺术价值:李寿墓志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石龟的形象栩栩如生,龟背和龟身的纹饰也非常精美。墓志上的铭文书法也非常出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历史价值:李寿墓志的铭文内容详细叙述了李寿的生平业绩,为研究唐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墓志的发现也为研究唐代的丧葬制度和墓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3)文化价值:龟在中国古代象征着长寿和富贵,备受人们崇拜。李寿墓志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龟的崇拜和信仰,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李寿墓石椁

三、李寿墓石椁

1、基本信息

(1) 尺寸:高220厘米,长355厘米,宽185厘米。

(2)结构:由28块青石组成,外形是歇山顶式房屋。

(3)雕刻内容:外部减地浅浮雕并彩绘贴金,内容为四神、武卫、文武侍从、乘龙凤的仙人等;内壁线刻乐舞、侍女、星相等;底部四周线刻十二生肖。正面中部有可开合的两扇门。

2、艺术特色

(1) 技法多样:运用了减地平浮雕、阴线线刻、浅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使画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2)形象生动:所刻人物、动物、神仙等形象栩栩如生,如四神的威武、侍从的恭敬、仙人的飘逸等,展现了初唐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

(3) 色彩绚丽:石椁外部的彩绘贴金虽历经千年,仍残留有部分痕迹,可想见当年的绚丽光彩,为石椁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3、历史价值

(1)研究唐代丧葬制度:李寿作为初唐诸王之一,其墓中石椁的使用体现了唐代皇室成员的丧葬规格和等级制度,为研究唐代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了解唐代社会生活:石椁上雕刻的各种图案,如乐舞、侍女、侍从等,生动地反映了初唐时期宫廷贵族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对于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表达乐观面对生活的诗句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是沉船旁边有很多船驶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虽然自己处于困境,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充满希望,体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其一》。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诗人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王维《山居秋暝》。春日的芳菲任由它凋谢吧,山中的秋景足以让王孙久留。诗人通过对山中清幽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意愿,体现出一种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刘禹锡《秋词》。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凉寂寥,诗人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表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和积极乐观的心境,看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生机。

5.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出自刘禹锡《浪淘沙·其八》。意思是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比喻在生活中,尽管会经历诸多艰难困苦,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收获成功和美好。

6. 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杜甫诗句。意思是只要内心安定平静,大部分的疾病都不会生,内心平静能够理解和处理各种事情。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便能应对各种问题。

7.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出自罗隐《自遣》。今天有酒就今天喝醉,明天的忧愁等明天再去烦恼。体现出一种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不过分担忧未来,珍惜当下的时光和快乐。

8.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虽有观点认为此句出自唐代,但有明确记载的是明代《增广贤文》。意思是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倡导人们专注于做好事,不要过于计较结果和前途,保持积极善良的心态。

9.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虽为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中的词句,但表达的思想与唐诗中的乐观豁达有相通之处。名利得失之事自有因缘,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强。传达出一种对生活中种种境遇的坦然接受,不过分执着于强弱胜负,以平和心态面对人生。

10.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同样出自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与唐诗精神相通。意思是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体现了一种珍惜时光、享受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不要被世俗所累,要懂得放松自我。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