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甘肃省秦剧团《锁麟囊》,悟秦腔艺术之魅力
更新时间:2025-03-23 19:28 浏览量:9
今晚,有幸观赏了甘肃省秦剧团在天水伏羲庙广场秦腔会演中表演的经典剧目《锁麟囊》。甘肃省秦剧团《锁麟囊》的精彩表演,堪称一绝,完全称得上是一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秦腔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也让我深切感悟到了何为秦腔艺术的巅峰水准。
对于甘肃省秦剧团我并不陌生,此前
,平凉市文旅部门在邀请安万秦剧团演出结束之后,又邀请甘肃省秦剧团前来平凉献艺,时隔半月有余。当时我不明白,平凉市文旅刚邀请了安万秦剧团为啥又要邀请甘肃省秦来平凉演出呢?其中缘由,在观赏完这场《锁麟囊》演出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甘肃省秦剧团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剧团,省秦的戏能够延续安万带给平凉的热度,也能助力平凉市的旅游文化活动,甘肃省秦的戏,能给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事业锦上添花,能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的戏知道平凉,爱上平凉,来平凉旅游。当初甘肃省秦剧团在平凉演出时,每场也是上万的观众,现场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热烈场景,盛况和安万剧团在平凉演出时一摸一样,如今想来,这一切皆是源于甘肃省秦剧团深厚的艺术底蕴与精湛的表演技艺。
《锁麟囊》刚一开场,古朴悠扬的旋律瞬间就将全场观众带入了剧情当中。苏凤丽老师亮相之后一开腔,便惊艳全场。她的唱腔,宛如山间清澈的溪流,委婉动听,每一句台词都恰到好处地钻进观众的耳朵,伴着二胡、琵琶等乐器悠扬的秦腔旋律滋润着戏迷的心田。苏老师的表演细腻入微,她将角色的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富家千金的娇嗔任性,到经历变故后的沉稳坚韧,苏老师通过眼神、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微妙变化,让角色跃然于舞台之上。
苏凤丽不愧是“梅花奖”演员,她的舞台动作娴熟流畅且精准到位令人拍案叫绝。在这场戏中她那独有的水袖表演更是精彩。只见水袖在空中如灵动的仙子翩翩起舞,时而轻盈飘逸,时而刚劲有力,或抛、或甩、或抖、或绕,每一个动作都与剧情紧密相连,生动地传达出角色内心的情感波澜。水袖的舞动,不仅为舞台增添了视觉美感,更成为了苏老师塑造人物的有力工具,加上她传情的神态和丰富的肢体表演,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如痴如醉。
甘肃省秦剧团《锁麟囊》的精彩,不仅仅体现在有苏凤丽这样荣获“梅花奖”的名家表演。其堪称一流的乐队与伴唱,同样为整场演出增色不少。乐队的演奏,犹如精密运转的齿轮,与演员的唱腔完美契合。每一种乐器的声音,都在恰当的时机响起,或激昂、或舒缓,与剧情的发展相得益彰。板胡的高亢明亮,二胡的婉转悠扬,锣鼓的铿锵有力,交织成一曲秦腔动人的乐章。这场戏的独特之处不仅是音乐旋律优美,伴唱团队也很拉风。和其他秦剧团的传统演出不同,《锁麟囊》运用了大量的伴唱,伴唱的歌声如同一束束柔和的光,在舞台上弥漫开来,与演员的演唱相互呼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营造出了更加浓厚的艺术氛围。
总之,甘肃省秦剧团的《锁麟囊》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音乐、表演与唱腔完美结合,各种艺术元素相互衬托、相互交融,衔接得毫无破绽。每一个场景的转换,每一次情感的递进,都在这种完美的配合下,呈现得自然流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感世界中。音乐的起伏引导着观众的情绪,表演的细腻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唱腔的韵味则让观众沉醉其中。这一切打动着观众,触动着戏迷的内心,让这一场戏成为了观众眼中、心中秦腔界的天花板。
演出结束,大幕缓缓落下,可那美妙的旋律、精彩的表演,依旧在观众脑海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仿佛演出还在继续,直到主持人走上舞台,宣布晚上的演出结束的时候,观众才从沉醉中清醒了过来。甘肃省秦剧团的《锁麟囊》不仅仅是一场戏剧表演,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秦腔艺术的深度探寻。
甘肃,这片广袤而拥有8000年历史文化的土地,不愧是全国闻名遐迩的戏窝子,不愧是秦腔艺术的发源地与传承之乡。这里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秦腔艺术家,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将秦腔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甘肃省秦剧团的《锁麟囊》,无疑是秦腔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向世人展示了秦腔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相信在苏凤丽、窦凤琴、宋少峰、贺忠宏等这些老艺术家的努力下,在李锋、李晓晨、张志倩、冉慧军、聂卫红等青年演员的继承下,秦腔艺术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继续传承下去,会为更多人带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