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求源,探索清东陵建筑形势与艺术(中)
更新时间:2025-03-24 09:55 浏览量:6
追根求源,探索清东陵建筑形势与艺术
张玉洁
清东陵陵寝的组织序列既遵照典礼之规制,又配合山川之胜势。特别是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可称为陵寝建筑中的范例。孝陵以金星山为朝山(陵寝正前方),以影壁山为案山(墓穴与朝山之间),以昌瑞山为靠山,三山连线为孝陵建筑的中轴线。为突显二山关系及恢宏的气势,营造者特意设置了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棺椁通过),贯穿石牌坊(陵区入口)至宝顶(地宫封土)的几十座建筑,依山形势分成了三个区域。
一是石牌坊到影壁山间,配置石牌坊和神功圣德碑亭,与卓尔不群的金星山及低眉顺眼的影壁山遥相呼应。
二是影壁山至五孔桥间,配置了十八对石象生,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龙凤、一孔桥、七孔桥和五孔桥,同周围的平坦地势相协调。
三是五孔桥至宝顶间集中配置了神道碑亭,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祭祀活动场所),方城、明楼(方城上的亭子),宝顶、宝城(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并且依次升高,与昌瑞山及两侧山丘相互配合。
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进行视觉控制,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视觉印象和艺术感受。
沿孝陵依山势东西排开着十五座帝王后妃的陵寝,亭阁峥嵘,牌坊秀美,石兽肃穆,神道绵长,一派清幽秀美古朴自然的陵区景色。这里有五座帝陵,即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
四座后陵,即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孝贞显皇后的慈安定东陵,孝钦显皇后的慈禧定东陵。五座妃园寝,即景陵妃园寝,景陵双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此外还有一座公主园寝。这十五座陵寝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未完,待续)
文字:张玉洁
图片:徐贺齐 李文惠 王建 翟小勇 周凤军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