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书法大字小字都全了,内有其特有的执笔技巧!
更新时间:2025-03-24 13:53 浏览量:7
林散之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现属南京浦口区)。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六岁入塾读书识字,后因家庭变故,14岁离家至南京跟张青甫学画人像谋生,随后,回到乌江随乡师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
18岁又从清末进士含山张栗庵学古文诗辞,书法亦得其指授。林散之书法以唐楷、北碑筑基,而得力于帖学的修养。
他从《阁帖》学晋人书,并取法唐、宋、元、明诸名家手札,得其意韵,同时临习汉隶名碑,数十年不辍,其书刚中见柔,兼有碑之骨、帖之韵,又渗透着汉隶朴拙之意。
他充分挖掘帖学中蕴藉典雅、旷达流畅的美学特征,并以自己对线条的独特感受能力,融碑学的飘逸朴拙,劲健挺拔之长,形成自已神韵兼备,清逸静雅的独特书风。
林散之早年的隶书极有味道,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写得清秀遒劲,可他自己却不满意,总说:走得太远,不如古人。或者说:好像太文了,不够金属!一个上午,他常常写一个内容,一写十几遍,几十遍,摊在地上,挑出最好的,满意的,余者揉之。他说:这样写字,熟能生巧,能入佳境,易得精品。有时候,他也会指着满地“白云”,诙谐地说:又是一片“浪淘沙”。
林散之《自作诗稿》纸本楷书 31.8×24.5cm 1947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释文:《秋雨得遯庵酬画扇诗二首次韵却寄》(后略)
款署:三十六年秋暮, 散之初稿。
钤印:林散之印(白文)
林散之《楷书自作诗示秋水》 20×30cm 李秋水藏
释文:稼穑艰难笔代耕,百花已共岁时明。小虫小鸟俱生意,一水一山有性情。咬得菜根甘苦见,磨穿铁砚事功成。卮言为寄东床李, 灯下田头好力行。
款署:秋水习画甚勤,尤喜写小虫小鸟,生意盎然。每于劳动归来,灯下摹写,不辞劳倦,乃作此以勖之。散之。
钤印:林散之印(白文)
林散之《小立不居八言联》纸本行书 144×19cm×2 四十年代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释文:小立江村独来烟水,不居朝市为此雲罗。
款署:先生雅属,乌江林散之左耳。
钤印:散之(白文)
有一回,成都杜甫草堂请他写一对联:侧身天地常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来人求得急,他没准备,结果把“自咏诗”,写成了“咏自诗”。求者说没关系,刻字的时候可以调过来,林散之连忙摇头:那行气就不对了。又重写了数张,把求者感动得不行。
林散之《隶书世界人间八言联》纸本隶书 168×27cm×2 1962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释文:世界大同兼施博爱,人间治郅选贤举能。
款署:公元一九六二年二月初旬,乌江林散之左耳。
钤印:散之(白文)
生活中的林散之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在书斋吟诗:我本山中一秃翁,秋天吹断耳根聋……诗没作完,家人唤让他帮忙淘米,无奈只能步入厨房,随意取上几把米,放点水,晃动几下。家人说,没见过这样做事的。他呵呵一笑:这叫大写意!随后,又继续吟道:淘米亦可大写意,营养不失入腹中。
林散之《行书书叠灯如四言联》 70×24cm×2 1979年作 林昌午藏
释文:书叠青山,灯如红豆。
款署:己未四月中旬,八十二叟散耳
钤印:大年(朱) 江上老人(白)
讲情讲义讲信用更是林散之有口皆碑的事。有一天,一大早他就让学生研墨,并反复叮嘱要磨细磨匀。他走到案前,一堆学生便围了过来,他突然抬头:你们今天谁也不许问我要字。说完,他一口气连写了三遍“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当他写到第三遍时,突然放亮嗓门:就是这张,就是这张了!当学生询问缘由,他才说:启功老识我啊,我今天就给他一个人写字!
林散之《友天下士四言联》纸本行书 1981年作 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林散之馆藏
释文: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款署:辛酉年冬日,散耳。
钤印:大吉祥(朱)、 江上老人(白)
林散之《举杯嚼雪五言联》纸本行书 1978年作 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林散之馆藏
释文:举杯邀明月,嚼雪和梅花。
款署:戊午五月 聋叟八十一于扬州。
钤印:湖上老人(白)
林散之《瑶池归来自作诗轴》纸本草书 92×33cm 80年代 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林散之馆藏
释文:劫后归来身半残,秋风黄叶共阑珊。可怜王母多情甚,接入瑶池又送还。
款署:瑶池归来 散耳
钤印:大年(朱) 散之信玺(朱)
林散之《行书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轴》纸本行书 300×150cm 197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款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三年九月,林散之书。
钤印:林散之印(白文)
林散之《行书手札》22×20cm 八十年代作 宋玉麟藏
释文:写小楷如大楷,小楷宜宽绰而有余,大楷宜紧密而无间。汝小楷已圆满,宜从宽绰处用功。大楷宜紧密,则书法之道无余矣,勉之可也。
款署:五月七日,散记。
钤印:散之私印(白文)
还有一次,宜兴某陶瓷厂求写厂牌,来人看到林散之八十多岁,名气那么大而且又写得那么严谨认真,过意不去,就给了一千块钱。林散之一看到,连忙从学生手里抢过钱,退还了五百元。他笑着说:我们之前说好五百,你也要守信用。你们也不容易,决不多收。他一边说着一边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