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的书法既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
更新时间:2025-03-24 17:37 浏览量:7
在书法界,王岳川这个名字可谓响当当。他不仅是北京大学大书法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还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重身份,更是被誉为“文化书法”理论的创始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书法圈地位不凡的人物,其书法作品却让人大跌眼镜,可以说他的书法既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
王岳川书作
王岳川自诩为“文化书法”的倡导者,强调书法和文化的紧密联系。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却丝毫未见文化的影子。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技术层面是基础,是支撑书法艺术的骨架。
然而,王岳川的书法却连这个基础都未能打好。他的用笔不分起行收,多落笔直行,信笔为之,线条软弱,缺少蕴藉,直白乏韵,一览无余。
这种基本功夫的欠缺,让人难以相信他是一位在书法界享有盛誉的教授。
王岳川书作
有人或许会说,王岳川的书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更注重文化的内涵,而非技术的锤炼。
然而,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文化书法,顾名思义,应该是有文化的人写的书法,且书法中应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王岳川的书法却丝毫未见这种文化的体现。
他的字无根基、无传统、无功力、无法度,仿佛是一个对书法一窍不通的外行人所写。
王岳川书作
王岳川常常引用苏东坡的话来强调文化对书法的主导作用,如“苟非其人,虽工不贵,退笔如山不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然而,他自己却未能践行这一理念。
他的书法作品中,既看不到深厚的文化修养,也看不到宽宏的眼界,更看不到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
相反,他的字充满了粗俗和油滑,离书法的艺术境界相去甚远。
王岳川书作(此作中错字、不规范字达十处以上)
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在学术领域或许有着不俗的成就。
然而,在书法领域,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无法体现其学术水平,反而让人对其学术成就产生了质疑。
一个连书法基本功都未能掌握的人,如何能够成为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如何能够引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
王岳川书作
更令人不解的是,王岳川不仅在学校教学生、在电视台教化大众,还开始办书法展览、到处开讲座,丝毫不怕露出自己的底。
他甚至把阵地移到网络短视频上,声情并茂地告诉网友楷书的分类,然而这种看似专业的讲解却难以掩盖其书法水平的低劣。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更是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误导。
王岳川书作
王岳川的书法既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无法体现其倡导的“文化书法”理念,反而成为了书法界的一个笑话。
作为一位在书法圈享有盛誉的教授,他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而不是继续误导广大书法爱好者。
否则,他的“文化书法”理论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他的书法作品也只能成为书法界的一个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