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邓治平——2025《全国文化艺术模范人物》专题报道

更新时间:2025-03-24 19:59  浏览量:7

前言:邓治平——2025《全国文化艺术模范人物》专题报道!邓治平老师的艺术影响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标志与民族精神的崇高代言。他通过艺术这一桥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为后世艺术家树立了既具文化底蕴又富创新精神的创作典范,激励着无数艺术探索者不断前行,是全国文化艺术模范人物!

邓治平,1957年1月21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画家、书画鉴藏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扇子艺术协会艺术顾问、荣宝斋天津分店艺术顾问、北京半笏园美术馆馆长。师承娄师白、崔子范二位先生。

1991年2月在北京墨西哥大使馆举办《张明、邓治平中国画展》。

1992年5月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邓治平近作展》。

1995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邓治平花鸟画展》。

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邓治平迎春画展》

2000年11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邓治平画展》。

2004年10月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举办《邓治平国画精品展》并讲学。

2007年9月《中国艺术家国画作品鉴藏邓治平》出版发行。

2015年8月在北京798正仁美术馆举办《融•遇2015邓治平、朝鸿、陆春莉三人展。

2016年5月《邓治平美术馆》在北京市房山区盛威德商务酒店开馆。

2018年2月《北京半笏园美术馆》开馆。

邓治平的艺术素养极为全面,除画花鸟画外,亦画山水、人物。他的作品笔墨浑厚、色彩明快、气势磅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自成家数。

画风文雅浑厚 诗韵淳朴自然

—— 邓治平花鸟画读释

文/赵桂良

中国画分为三大类:花鸟、山水、人物。就花鸟而言,有工笔和写意之分,而写意又有小写意和大写意之分。长期以来,邓治平一直立足于大写意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通过不懈努力,他的作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当今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除此之外,邓治平还很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他的题画诗淳朴自然,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呼应。

追溯世界艺术之历史,西方艺术所追求的大多是那种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而东方艺术所追求的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蕴含了人们思想和灵魂的境界。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虽然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却深刻地道出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标明了中西方绘画的根本区别。

20世纪是中国传统艺术也是中国画的转型期,传统文人画面对着来自不同的社会压力以及西画的冲击依然在发展、在进步。尽管步履维艰,但是人们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那些试图用西画的写生方法与造型技巧来变革中国画的先驱者们,在长达近百年的探索中,总算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也给中国画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让很多人面对中国画时深感迷茫,个别画家甚至是远远地偏离了中国画原本的轨迹。值得庆幸的是,仍有一些不改初衷坚持恪守在文人画这块阵地上的老艺术家们,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保全了中国画素有的面貌,不然,中国画也许早就不姓“中”了。

邓治平师从于娄师白、崔子范等中国老一辈文人派国画大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无数遍地临摹过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们的作品,并用心领悟大师们的技法与绘画思想。邓治平从师的选择决定了他的创作道路,他为此自豪和骄傲。在邓治平的艺术探索中,他对其师娄师白先生之画论“厚今而不薄古,积中可以融洋”大为赞赏,并且强调画国画一定要以“中”为主,以“洋”为辅,不能本末倒置。他说:“在国画的创作中适当地吸收一些西画中有益的东西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为了吸收这些东西而丢掉了中国画原有的面貌那就大可不必了。中国画就是中国画,我们不能给它改姓。”

纵观邓治平的作品,不难发现,在他经历了各种尝试之后,他的画作逐渐呈现出一种既文气舒雅,又沉稳深厚的特征。如《牵牛花下》、《荷花鸳鸯》、《野鸭红蓼》、《喜出望外》、《富贵祥和》等等,这些作品充分表明邓治平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功,而之前的种种探索对他来说也并非毫无意义。恰恰是在循环往复、百转千回的过程中,让他深刻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进而毫无造作地将传统笔墨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对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前面提到的徐渭、朱耷、齐白石等大师是如此,邓治平也不例外。当下之画家能对艺术语言融会贯通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发展出独立艺术语言的则是更加难能可贵。

《牵牛花下》这幅作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邓治平的代表之作。初夏时节,红艳艳的一片牵牛花攀爬在竹架上,不知是何人有如此雅兴,为本是野生的小花置了个安身之处。一朵朵尚未开放的花骨朵直溜溜地挺立在花旁,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是那么的悦目和灵动。邓治平以大红加胭脂画花和骨朵;花青加藤黄画叶子;赭石略加墨画竹竿;墨略加赭石画花茎,一切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牵牛花静静地开放着,花架下更是热闹非凡。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和一只慈爱祥和的母鸡相对而望,小鸡仔们可不管周围的景象如何,自顾自地寻找着地上的可食之物,有一只不知何故抬起头来看了它父母一眼,那可爱的模样简直是让人忍俊不禁。邓治平以大面积的墨块准确地涂抹出鸡的形体轮廓,浓淡相宜,黑、白、灰三色对比强烈,让人越看越喜欢。

总的来说,这幅画采用的是传统竖幅构图,虽是墨重色浓,却艳而不俗,大鸡带着鸡仔们齐聚在牵牛花下,其乐融融。邓治平以象征性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鸡与鸡之间的深情爱意,以及父母与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那番温馨与感动。这样的场景有谁看了不会心动呢?更是叫人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自己与父母、孩子的相处时光,想必也是这番甜蜜和快乐吧。

《荷花鸳鸯》这幅作品邓治平创作于1990年,此画最为醒目的特点便是色彩明快。黑色的荷叶,红色的荷花,黄色的花蕊,再加上两只自由自在、卿卿我我的鸳鸯和湖面上泛起的层层微波,汇成了一个充满情趣而又和谐的画面。尤其是画中的那两朵红色的荷花,在黑色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靓丽,鲜艳夺目。尽管如此,这两朵荷花并非是这幅画的主题,这幅画的主题是闲游在花下的那两只鸳鸯。

谈到鸳鸯,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便博得人们的喜爱,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娇艳可爱的外表,更是因为它有着成双成对、同宿同飞的那种生活习性。因此,文人雅客们常把鸳鸯比作是美好爱情的象征。《荷花鸳鸯》这幅画正是通过对鸳鸯品性的赞誉,抒发了邓治平心中最最真实的感受,他在画的左侧题道:“莲花垂笑晚风微,笔底鸳鸯去又回。若为真情应似此,一同栖宿一同飞。”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读来却朗朗上口,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画中寓意的理解。

细品此画,平实而不俗,情也至美,景也至美,诗更至美。邓治平以浑厚的笔墨、简洁的构图、新奇的画法,表达了他对鸳鸯忠贞不渝、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古往今来真正追崇爱情的人们沉迷在心中的最大梦想。

当人们看了《野鸭红蓼》这幅作品之后,一定会想象得到,邓治平有好长时间没有去光顾他家附近的那个池塘了。一日晚饭后,他独自来到池边散步,盛开的红蓼在微风的轻抚下,伴随着池水幽幽地荡漾着。红蓼虽美,却无人赏识,多少让这位突来之人感到遗憾。回到画室之后,邓治平带着满腹的惆怅和不解的心情画了这幅画。他不忍心再看到红蓼的孤寂,故在画中平添了三只野鸭当作看客,永远地陪伴在红蓼的身边。画罢,他在画的左侧略题数句,以此来表达他对红蓼的那片怜爱之心:“莫言红蓼少人疼,吾邸池边任意生。今绘三鸭当雅客,观花赏景兴从容。”这么一来,欲哭无泪的红蓼再也不会感到过于清冷了。

《野鸭红蓼》这幅画是邓治平的精心之作,看上去很像是遵循“马一角、夏半边”式的小景构图,用很少的景物表达了更深层的意境。马一角、夏半边也好,邓治平也罢,他们的画看似简单,但不是一般的画家能够画出来的。邓治平所题诗句和他的画作一样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最真实、最强烈的感受。

2001年12月1日,邓治平在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画创作学术研讨会上说:“中国画是表现思想的,如果单纯地去再现景物,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因此,邓治平把继承和研究传统笔墨作为自己的必修之课,然后再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之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融入到个人的创作之中,所以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生动润泽,而整幅作品中那阳光灿烂、万物竞势的朝气也是呼之欲出。在《一路荣华》、《秋风雉丽》、《玄鹄高志》、《红运喜声》等一幅幅画作中,他不以描摹物象为终极目的,而是把“玄鹄暂戏花荫下,一旦高飞上九天”等诗的情怀、诗的洒脱赋予到作品中,给人以诗情画意、此呼彼应之感。

邓治平认为:“画家在表现自然景物时,一定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情感的作品就很难与观赏者交流,也就很难得到人们的青睐。确切地说,没有情感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 邓治平于1993年创作的作品《南瓜》,虽然尺幅不大,但是印证了他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段生活的感受。人们通过画面可以直接触摸到他那饱含真情的内心世界。他在画中题诗曰:“幼年家困菜食伤,涂写该幅泪两行。老父曾于庭院种,常拿此物去充粮。”平常之物,平常话语,却一下打动了人心,让人感慨“墨点无多泪点多”,与画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谈到邓治平的为人,他周围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来表示称赞。邓治平性情温和,待人处事通达友善,对自己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说:“中国画沉积了太多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深蕴,我会尽力用我的画笔将所发现的美表现出来,呈献给大家。”

赵桂良:书画收藏家、鉴赏家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