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画家朋友辛酸的职业旅途,穷到最后终究也不是体面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5-03-25 09:20 浏览量:9
这是一个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行业。
见过一些伟大的艺术家,随随便便创作一幅作品便可以换取令人夸张财富,也见过穷极一生的绘画者,无论怎么创作,究竟抵不过一张纸的价值,这就是绘画界的分化。
我的一个朋友,毕业后只从事了两年的策划工作,便以梦想为由开启了绘画的一生,在当时,很难理解他的做法,一直感觉这个行业与正常的市场是脱节的,毕竟这个行业是一份精神食粮,绘画出的作品可有可无,但他还是满怀信心的以此为生。
主打国画,以山水为主就是他的绘画风格,2000年的时候,莫名的发现他的市场还不错,虽然不出名,但还是会有一些买家,无非就是价格的高与低,那个年代,他的一幅八尺的定制作品可以卖到1000左右的价格,虽然买家不多,但这个1000还是让很多人羡慕,也想着这估计就是艺术吧。
就这样,他不温不火的走了将近十年的艺术之路,从定制作品到展会出售,貌似可以看见曙光,但又跳不出他所谓的那个层级。
因为他的作品只是存在于装饰市场,并没有进入到收藏与投资的级别。
2010年的时候,他的作品在市场定价5000-10000之间了,这个市场就是撞客户,提升自己的价值,有人看上了,作品卖10000也是价值,看不上你说它100元有人也会觉得贵,这个时候,他的作品交易量并不是很多,一切依旧是随缘的状态,但至少维持生活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015年,一个可怕的市场被接受了,那就是机器打印的绘画,怎么说呢,打印作品用于装饰市场已经足够,并且一样的宣纸一样的墨一样的风格一样的意境,你可以说它没有价值但它却被市场通通的接受了。
这个时候,他依旧是他,你可以称之为艺术家,也可以称之为画工,没错,这个行业迎来了内卷,画工也是在这个时候慢慢的普及了,一个画工反反复复绘画同一幅作品,就为了量取胜的道理,机器绘画一幅500元,画工一幅300元,人与机器的竞争谁也没有想到发生在了艺术市场。
这个时候说绘画是艺术也许是高攀了。
所以,朋友的绘画作品已经干不过画工的意境了,因为朋友并不是出名的画家。
有名依旧是艺术家,没名只能自称为画家,朋友的绘画之路在这个时候迎来了转折,作品销量也骤减,有时候几个月才卖出一幅。
结果呢,更夸张的时代来临了,很多绘画者开始冲向电子商务市场,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原创绘画在网上开卖了,真正的做到了里外都是卷,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家做起了电子商务,作品的价格也开启了真正的白菜时代。
从几千一幅变成几百一幅,甚至到了100元一幅六尺的原创书画,我朋友也是如此,你不加入你就没有生计的可能,就是这么一个趋势,所以他这个画家也开启了画工之路,这个画工有多离谱,举个例子,他每天都要绘画同一幅作品,就为了走量,从最开始一天完成一幅,到最后二十分钟完成一幅,给自己都画吐了,但这种画家或者画工遍地都是。
在这个行业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出名又是多么的遥远和艰难。
就在这个时候,朋友对其行业的发展还是抱有希望的,他认为不出名并不重要了,绘画市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于是他改变了方向,专门创作巨幅山水作品,也正因为如此,让他终于走到了吃不起饭的自我时代。
2020年后期,绘画市场的行情依旧是那样,两级分化的严重,艺术终究是艺术,画工依旧是画工,最悲惨的就是绘画已经彻底卖不出去了,哪怕你的原创作品送,都没人愿意要的一个局面,走到了这里,也正是朋友最终的路了。
各行各业经济的紧张,让很多人都不会在用现金来换取绘画,达到欣赏的一个目的。
朋友最重要的时候是到了什么地步?那就是真的靠借钱来为生,也许有人说这就是艺术最终的境界,到达了这个境界后基本上会否极泰来,唐伯虎也是穷,但那都是历史的总结,现实是不存在逆流的,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朋友终究放弃了这个行业。
回顾起自己的一生,基本上贡献给了绘画,但奈何没有换来一丝可以维持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