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艺术羊磴“土而奇”创新工坊招募公告
更新时间:2025-03-25 16:33 浏览量:6
前言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艺术正以其独特的力量,重新诠释乡土的生命力与文化基因。作为中国西部艺术教育的高地,四川美术学院联合多所高校、地方政府及学术机构,发起“土而奇——2025艺术羊磴创新工坊”,以贵州羊磴镇为实践场域,开启一场艺术与乡土深度对话的实验之旅。
这里,山川河流、老街旧物、村民故事,皆为创作的源泉;这里,艺术不再是单向的凝视,而是与土地共呼吸、与社区共生长的行动。我们以“乡土而新奇:在地性实验与超日常叙事”为内核,邀请创作者、研究者、设计师与跨学科实践者,用艺术重构乡村空间,用创新激活文化记忆,探索乡土再生的多元路径。
工坊将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创作—研究—转化”的闭环生态:艺术家与村民携手,将羊磴石、观音土、竹木、旧农具转化为公共艺术;研究者以田野为纸笔,解码羊磴的文化基因;设计师与社区共创,让废弃空间焕发新生;影像记录者用镜头捕捉乡土的诗意与真实。从“门面美术馆”的社区实践,到“羊磴艺术地图”的文旅衍生,每一步都指向艺术赋能乡村的可持续未来。
我们期待心怀热忱的年轻人与创新团队加入——无论是用画笔塑造乡土,用文字书写田野,还是用设计链接传统与未来,你们的参与都将成为西部乡土艺术振兴的鲜活注脚。入选者不仅将获得学术支持与资源保障,作品更将融入羊磴的山水肌理,成为文旅融合的在地IP,与村民共筑长效共生的艺术生态。
以艺术为媒,共绘乡土未来。2025,让我们在羊磴的青山绿水间,书写一段关于创新、协作与归属的叙事,让“土”与“奇”碰撞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乡土答案。
招募一:艺术创作工作坊
工坊主题
乡土而新奇:在地性实验与超日常叙事。
以贵州羊磴乡土文化为基底,通过艺术介入重构乡村空间叙事,探索艺术创作与乡土再生的创新路径与新方法。
招募对象
美术创作类20名(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公共艺术、实验艺术等媒介)
研究写作类20名(艺术批评、乡土文化研究、策展文本写作方向)
设计类10名(乡村空间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展陈设计)
影像类10名(纪录片、实验影像、新媒体艺术创作)
宣传类10名(摄影与视频制作剪辑、媒体宣传等)
招募范围:四川美术学院、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教师、在校学生、本科生、硕博研究生、驻留艺术家;欢迎跨学科背景人才参与
工坊特色
跨学科协作: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形成“创作—研究—转化”闭环。
在地性创作:利用羊磴本土材料(观音土、竹木、旧农具、羊磴石等)完成低成本、高创意的公共艺术作品。
学术支持:川美教授团队全程指导。
成果展示:优秀作品入选2025羊磴“乡土而新奇”艺术乡场主展览,并进入文旅综合体常态化展演。
社区互动:与村民合作实施“我家即展厅”“门面美术馆”计划,参与乡村艺术课堂与手工艺教学。
工坊流程
阶段一 感知羊磴(2025年4月10日—15日)
学术讲座:乡土艺术理论与实践、羊磴文化基因解码。
田野调查:在地文化资源踏勘(河道、老街、村社中心)。
小组讨论:创作方向与在地性策略提案。
阶段二 在地考察与创作(2025年4月16日—5月20日)
驻地创作:分组入驻羊磴艺术公社,开展“乡土材料实验室”实践。
社区协作:与村民艺术家结对,参与“门面美术馆”空间改造。
中期评审:方案可行性评估与优化调整。
阶段三 方案深化与实施(2025年5月21日—6月20日)
创作工作坊:完成低成本公共艺术作品(需考虑户外耐久性与社区参与性)。
写作工坊:撰写研究论文或文献编辑、策展文本或乡土艺术档案。
预展调试:作品与在地空间融合测试,研学路线预演。
阶段四 成果展示(2025年6月21日—9月30日)
主展览亮相:作品纳入“乡土而新奇”艺术乡场核心展区。
学术论坛:参与中国乡土艺术论坛,与国内外学者对话。
长效运营:优秀作品进入乡村研学课程与文旅衍生品开发。
申请方式
提交材料截止时间:2025年4月5日
实践类:方案设想(PDF)+作品说明(500字)现场考察后确定最后方案+个人简历+联系电话
写作类:相关论文/研究提纲(PDF)+个人简介+联系电话
投递邮箱:1072762984@qq.com/1261047448@qq.com/1161033063@qq.com(邮件主题命名:类别+姓名+院校)
激励机制
创作奖学金:入选者获材料补贴费+差旅+在地食宿支持。
学术认证:颁发由主要主办单位联署的实践证书,并获 2025“土而奇”艺术乡场展览入围奖。
市场转化:作品衍生品销售收入按比例反哺创作者。
招募二:全国创意方案征集和邀请
主题
“艺术赋能·乡土再生·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面向全国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文旅机构、高校团队及社会创新组织,征集邀请可落地的创意方案,助力羊磴打造西部乡土艺术振兴标杆。
征集方向
1.文旅融合类
门面美术馆策划(如二姐早餐店、西饼屋美术馆等)
乡村艺术节策划(如羊磴河生态艺术季、乡土文化节等)
非遗活化项目(如竹编工坊+研学体验动线设计等)
特色文旅产品开发(如“羊磴生态盲盒”“乡土声音地图”等)
2.艺术研学类
乡土艺术课程设计(针对K12或成人群体)
社区参与式研学活动(如“村民导览员培训+家庭美育工作坊”)
跨学科研学工具包开发(如结合地理、生态、艺术的田野调查手册)
公共空间改造方案(如废弃空间转型为乡村参与式美术馆)
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如“艺术积分制”促进垃圾分类)
可持续产业模型(如艺术IP赋能农产品品牌)
申请权益
支持服务:
主办方承担入选者考察差旅(限额报销)及驻地期间食宿;
提供在地资源对接(政府、羊磴艺术协会、企业联合体);
优秀方案获落地实施资金支持。
荣誉激励:
颁发“羊磴乡土创新实践奖”证书;
入选案例参加2025“土而奇”艺术乡场展览;
优先参与2025中国羊磴艺术论坛或2025羊磴艺术写作工坊并发表方案。
申请要求
1. 材料提交:
方案书(PDF,含项目背景、执行计划、预算、可持续性分析)
团队履历(主创人员专业背景及相关案例)
概念图/效果图
2. 截止时间:2025年4月5日
3.投递邮箱:1072762984@qq.com/1261047448@qq.com/1161033063@qq.com(邮件主题:方案类别+团队名称)
共创机制
知识产权:方案版权归创作者所有,主办方享有在地项目优先合作权。
收益分成:商业化落地项目按《乡土再生收益分配协议》共享经营收益。
伦理承诺:需签署《社区友好创作公约》,禁止过度商业化或破坏乡土生态。
主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承办单位
桐梓县羊磴艺术协会
桐梓县羊磴镇人民政府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
指导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科研处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校艺术学联盟
咨询与联络
羊磴艺术协会
注意事项
1.参与者需签署《安全责任书》,服从在地管理规范。
2. 创作需尊重羊磴文化传统,避免对社区生态造成破坏。
3. 户外作品需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或与村民协商长期维护方案。
(注:本工坊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方案实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需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