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五育并举 艺创未来 | 三台县“校地共建”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5-03-25 18:05  浏览量:6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三台县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引领,通过“筑梦潼川·艺创未来”师生艺创产品义卖活动,开启了艺术教育与校地共建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师生艺术创作的成果,更通过多维赋能和长效机制的构建,为艺术教育实践提供了新平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入了新活力。

五育融合:

以艺术为纽带,激活全面发展新动能

美育不仅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德智体劳的融合载体。三台县教体局通过非遗展演、创意作品义卖等活动,将五育目标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

以美育德:非遗工坊中,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木刻、拼布、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在匠人精神的熏陶下感悟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

以美启智:各校原创艺术作品创作需跨学科知识整合,数学构图、物理材料应用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以美健体:通过校园集体舞、阳光艺术大课间开展、艺术节目及作品的常展常演、义卖等形式,让学生在美育活动中滋润身心,强健体魄。

以美促劳:义卖活动从设计到销售全流程参与,学生体验“创作—生产—布展—流通”的劳动价值链条。

潼川四小艺术分管人员表示:“首次参加义卖活动,我们的衍纸作品深受市民喜爱,作品已经全部售罄,并且又预定了几套。学生在设计、制作和销售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耐心、专注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还学会了市场调研和团队协作,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成就感;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黄桷树下的戏韵’主题创作,用衍纸艺术展现校园百年黄桷树的年轮和戏曲角色,让孩子们在指尖艺术中感悟‘坚韧向上’的黄桷树精神,传承戏曲文化。同时,设立‘黄桷树助学基金’,支持学生艺术创作并帮助家庭困难学生。”

多维联动:

构建“校地商企”生态圈,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三台县教体局突破校园围墙,联合潼川古城、民间艺人工作坊、相关企事业单位,构建了“展销研创”一体化的艺术实践平台,推动艺术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

校地共育,古城变身美育大课堂

依托潼川古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化身“开放式艺术工坊”,利用五一、国庆、春节期间举办大型线上线下同步义卖,将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接受市场的检验与社会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艺术的社会价值。

校商共创:

非遗传承与商业赋能双驱动

依托潼川古城民间艺人工作坊设立“小学徒”展台,雕刻木工坊、七彩拼布馆、剪纸馆内,学生作品与非遗大师作品同台展出和售卖。民间木刻大师陈乾洪评价:“孩子们的作品虽显稚嫩,但大胆融合卡通元素,让传统工艺‘活’了起来,这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答案。”

校企共赢:

市场化反哺教育创新

依托新华文轩门店化身“校园艺术作品橱窗”,师生作品通过商业渠道走向大众。门店根据销售数据反馈,学校再次优化设计,如陶苑小学手工艺制作作品《器物之美》、潼川二小绘画《百态人生郪江市井》、三台博强外国语学校《一桌团圆饭,传承归家情》、潼川四小衍纸画作品深受群众喜欢,这种作品变商品的创新活动,让艺术教育更“接地气”。

长效深耕:

从“活动”到“机制”,绘就五育并举新图景

启动仪式上,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兰丽君强调:“五育并举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可持续的生态支撑,本次活动是深化美育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市场化检验倒逼艺术教育创新,既要传承非遗文化根脉,更要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意人才。”

为开展好此项活动,县教体局构建三大长效机制:

资源循环机制:义卖收益专款专用,反哺学校艺术原材料采购,形成“创作—收益—再创作”闭环。首批资金已为12所学校添置刻刀、纸张、布匹、葫芦等;

人才共育机制:在潼川古城,县教体局为合作商家挂“学生艺创产品定点推介单位”公示牌,鼓励学校邀请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入校授课;

评价创新机制:将学生参与频次、作品市场反响、非遗传承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破“唯分数”导向。

“筑梦潼川·艺创未来”师生艺创产品推介(义卖)活动是三台县深化美育改革、践行五育并举的重要实践。通过多维赋能与长效机制的构建,不仅展现了艺术教育的魅力,也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下一步,三台县将继续以五育并举为引领,推动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德艺股)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