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的初期状态——《王琳墓志》高清图片完整版欣赏
更新时间:2025-03-26 12:59 浏览量:6
《王琳墓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2003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龙门镇张沟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现存最早的楷书作品。
该墓志刻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颜真卿时年34岁,其撰文者为王琳之夫徐峤,时任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使等职。墓志材质为石灰岩,刻有浅界格,整体保存较为完整。
此墓志的出土改写了颜真卿书法研究的早期脉络。此前,学界普遍认为1997年出土的《郭虚已墓志》(书于天宝元年,750年)为颜氏最早作品,而《王琳墓志》的发现将这一时间提前了9年,成为研究颜真卿早期书风的关键实物资料。
结构特征是平正内敛,初显法度。《王琳墓志》的结字以平正为主,整体呈现出秀美内敛的特征。这种结构处理与隋代墓志及初唐褚遂良楷书风格相近,尚未形成颜体成熟期的外拓之势。
部分笔画已显露出颜体后期风格的雏形。一些字的捺画虽未形成明显的“颜体”风格,但收笔处稍作按压,隐约可见厚重感的萌芽。这种介于初唐与盛唐之间的过渡性特征,为研究颜体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琳墓志》的秀美风格在颜真卿44岁所书《多宝塔碑》中开始转变。后者虽仍保留瘦劲用笔,但横画已出现“横细竖粗”的对比,结构亦更趋宽博。
至晚年《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颜体彻底摆脱初唐束缚,形成“篆籀笔意、外拓雄强”的典型风格。这种转型不仅源于技法积累,更与颜真卿个人经历(如安史之乱中的忠烈气节)及盛唐审美转向密切相关。
作为颜真卿书法生涯的起点,《王琳墓志》揭示了其艺术探索的初期状态。它证明颜体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期过程。此前,研究者多通过《多宝塔碑》推测其早年风格,而此墓志的出土提供了直接证据,修正了“颜体突变论”的片面观点。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