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技艺的传承守望者
更新时间:2025-03-26 23:41 浏览量:7
大型古建木雕模型等比例构建
刘晓辰与技术人员细致探讨古建木雕的工艺
山西画报定襄县讯(记者 樊晶璟)在定襄县,有一位与木雕艺术紧密相连的人物——刘晓辰。1973年,刘晓辰出生在定襄县宏道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就对雕刻展现出浓厚兴趣,常在粉笔、橡皮上刻些小物件。稍大些,便买来锯条、刻刀,开始在木头上施展自己的创意。父亲见他痴迷木雕,便让他跟随表舅学习,刘晓辰由此开启木雕之旅。
精心打造内精于结构外塑于形象的山西古建
工人认真制作每一个木雕部件
19岁那年,刘晓辰被舅舅承揽的临汾后土庙戏台模型深深震撼,从此立志投身木雕艺术。一次偶然,他在书中看到应县木塔,被其复杂结构和精美外观吸引,决定动手雕刻。他利用果园修剪下的树枝,凭借扎实的雕刻功底和对古建筑的热爱开始创作。制作过程困难重重,一个部件往往要尝试十几次才能成功,而整个木塔大小部件上千个。但刘晓辰毫不气馁,经过半年努力,第一个“缩微版应县木塔”诞生。两个月后,第二个更精致的作品完成。当他带着作品来到山西省文物局商店时,当即获得10个订单。然而,手工制作速度太慢,无法按时交付。刘晓辰开始思考利用机械设备缩短工期,这次尝试不仅解决了合同难题,还为日后木雕模型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自主研发的木雕精密机械
由木雕部件构成的“榫卯”两字展现出晟龙木雕的精巧工艺水平
1995年,刘晓辰创办定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他深知木雕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将复杂工艺变为机械加工流程,自主研发设计数百种机械工具,引进现代化设备,把生产工艺细致分解为普通工人可操作的技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流水化作业,解决了传统木雕行业人才培养周期长的问题。
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刘晓辰团队不断创新,开发出佛光寺东大殿、晋祠圣母殿、鹳雀楼等一系列高质量小比例缩微木作模型工艺品,填补国内空白;大比例结构型木作模型也成功推向全国各级博物馆和60余所大专院校。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山西古建筑的精粹,也让更多人通过木雕微缩模型直观地了解到传统文化。
刘晓辰把每一件作品当作“孩子”一般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晓辰获奖无数,还参与了国庆山西彩车的设计制作。但他并未满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将木雕传承人发展到800人左右。在他心中,木雕不仅是爱好与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木雕这门古老的省级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