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的艺术各有千秋,但为什么说荀慧生最懂观众喜欢什么
更新时间:2025-03-27 10:37 浏览量:6
京剧的四大名旦
对于京剧的“四大名旦”,京剧前辈教育家,素有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先生曾经给过四个字的评价,那就是梅兰芳的“像”,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此种评价虽然看似只给了一个字,但却很好地概括了这四位京剧杰出艺人的艺术特性。
毋庸置疑,梅兰芳先生因其身量匀称,扮相秀美,唱作华丽大气而得了一个“像”字,尚小云先生则以善演侠女巾帼表演风格也是高起高打,唱腔率直挺拔而得了一个“棒”字,程砚秋先生,因其性格戏品内敛端庄,唱作也是细腻哀婉,而得了一个“唱”字,而荀慧生先生,则因为其善于表演且细腻妩媚而得了一个“浪”字。
荀慧生先生
有人说,荀先生的那个“浪”字,王瑶卿先生的意思,应该是说他的戏具有浪漫的气质和风格,实际上荀先生的表演艺术,应该是既有浪漫的内容,也有浪荡的成分!这也不用为尊者讳,事实也是如此。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要是戏,他就不能只演给所谓的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以及“达官贵人”欣赏,那也得有平民百姓,贩夫走卒要看,你光演一些高台教化的内容,底层的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的普通人,甚至杂嘎嘎琉璃球,他们不爱看不是。
所以,你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就得提高戏的品位以及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你想挣钱,那你还就得演一些老百姓喜欢看的叫座的戏,什么时代这个问题都一样。
虽然,以荀慧生先生那时候在梨园行的地位,他不会像小马五童芷苓吴素秋那样,去演些“劈纺戏”卖钱叫座,但时不时的偶尔擦擦边,也不是没有过,这就是为什么王瑶卿先生给荀先生“浪”这个字的评语,这里有浪漫的意思,同样有浪荡的含义,就看解读的人怎么去理解了。
荀慧生演《红娘》
当然,这样说有人会不同意,那你是不了解那个时代艺人的处境,饿你三天,你啥办法也想出来了,荀慧生可以把《红娘》这出戏里开始的唱词“就像那亲生子跟着亲妈”,这样的不大文明词改成“跟随者小红娘你就能见到他”,可是,别的艺人哪有荀慧生那样的地位,他们不擦擦边,台下他就不认你!时间长了你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京剧《红娘》棋盘舞
对于荀派过去的这些擦边小动作,文献上也是有记载的,《红娘》开始时候的一些唱词,那也是露骨的很,比如像那段反四平调:小姐小姐多风采,那过去的词说是暗含的一些小作文用词,那一点都不为过!唱词我就不引用了,太过露骨不好展示。
还有一篇文献就记载荀慧生的高徒许翰英,某次演《红娘》还是也不知道啥戏的时候,故意在裙子边缘上,抹点白糊糊,装作是男人蹭上去的那种东西,你说这东西下流吧, 可是台下的人他就喜欢看这种隐隐晦晦的东西,还叫好呢!
所以,有人说群众喜欢的是最好的,那都是在耍大聪明,可拉倒别瞎扯了!实际上,底层的群众喜欢的往往都是最不需要有什么文化内涵文化品位的东西,多数人就图一个乐,实际想想也能理解,但理解是理解,确实品位不高!他们最喜欢的,往往就只最直接刺激感官,让他们喜欢兴奋的东西,就像今天的“麒麟剧社”老郭演的一些京剧。
舞台上艳如牡丹娇美动人的荀慧生先生
有人说老郭的京剧品位低,那你还真没有老郭看的清楚,起码这一点上,老郭可算是营销大师,他就知道什么能挣钱,什么不能。就今天京剧这种囧境,你要什么自行车!实际上,老郭也想让他演的东西品位艺术性文化内涵高,可你不信试试,这样演保证用不了几天,“麒麟剧社”就得上门板关门大吉!你还别不信,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在旧社会也是有前车之鉴的。
上面说了,京剧的四大名旦,王瑶卿先生给过一字评语,那么程砚秋先生的编剧翁偶虹先生,也给过这老哥四个非常中肯的四字评语,当然,这评语是一人四个字,那就是:色以兰芳,唱推小云,格属砚秋,做则慧生。
当然,翁偶虹先生这里说的唱推小云的这个唱,还和王瑶卿先生说程砚秋的那个唱不太是一个意思,以我的理解,实际这里把唱换成“嗓”更加合适。那么这样看意思也很明了,这里的色指梅兰芳,和王瑶卿先生的那个像基本是一个意思,唱推小云,无非说尚小云铁嗓钢喉,嗓音极佳。那么格属砚秋,就说若论对唱腔的精雕细刻和艺术品位的把握,其他三人还真不如程砚秋高明,最后说到荀慧生先生,他比其他三位突出之处,就是它既能演青衣又能演花旦,所以在表演做派和抓挠观众上,荀慧生先生是高出其他三位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