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不顺到国际大奖,这个东莞“书痴”把纸质书籍做成艺术品
更新时间:2025-03-27 11:02 浏览量:5
在电子阅读盛行的当下,手指轻轻滑动屏幕,海量书籍便能尽收眼底。便捷性让电子读物成为许多人的首选,纸质书似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失宠”。但你知道吗?在这股电子浪潮之下,仍有人坚守着对纸质书籍的热爱,执着地雕琢着每一本承载知识与艺术的书。
他就是东莞设计师莫广平。
初到东莞,“书梦”初萌
回溯莫广平的书籍设计之路,要从他初到东莞的那一站说起。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奔赴深圳、广州,投身设计相关工作,然而每份工作都未能长久。直到2012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踏入东莞,恰逢莞城图书馆举办第二届“书籍之美——阅读感受设计”活动。对设计极度敏锐的他,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一颗创作的种子悄然种下。
“书籍之美”,是莞城图书馆别具匠心打造的大型阅读推广活动,以书籍设计为独特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书籍的万千美态,以此推广纸本阅读。活动以书籍展览为核心平台,搭配设计师论坛、工作坊、普及讲座、造书工坊、专家导览等丰富活动形式,引领无数人赏读与创造书籍之美。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0届,20余位著名书籍设计家受邀来莞开讲,受众超过十万人次,在东莞书籍设计界掀起层层波澜,影响深远。
回忆起当年与活动的“偶遇”,莫广平感慨万千:“那一届邀请的嘉宾都是我熟悉且敬仰的老师,我迫不及待地报名成为活动志愿者。和设计大师们一同布展、沟通、思考、学习的日子里,老师们不时剖析某本书的设计理念,让我如获至宝,收获满满。当我置身展览现场,轻轻翻动书页,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此后,每一届“书籍之美”活动,莫广平都从未缺席。他如同一位寻宝人,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挖掘其中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对书籍设计的认知也逐步加深。他由衷感叹:“‘书籍之美’系列展览意义非凡,每一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断创新,总能吸引大批观众前来。在珠三角地区,能有一个图书馆如此执着且相对固定地围绕中国‘最美的书’做主题性展览,实在难能可贵。”
雕琢佳作,崭露头角
后来,经友人引荐,莫广平迎来了为东莞作家刘松泰设计《农耕档案:1949-1979东莞农耕史实》(简称《农耕档案》)的机会。他深知这是自己第一次做书,无比珍惜。而这本书最终不负所望,荣膺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在设计《农耕档案》时,莫广平大胆突破常规思维。他将书籍按多个章节分门别类设计,使其更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与审美需求。为了契合“档案”的独特气质,他精心设计了全封闭书套,读者必须通过“手撕”动作才能打开图书,真切领略到“打开档案”的奇妙体验。
《农耕档案》的设计工作耗时一年多,从整体架构到细微末节,莫广平反复琢磨、精心打磨。在2016年“书籍之美”展览活动期间,他特意带着这部处女作向参展的书籍设计大家请教。前辈们的认可与赞赏让他备受鼓舞,而那些宝贵意见更是如醍醐灌顶,激发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有了第一本书的成功激励,莫广平未来的职业方向愈发明晰,“书籍设计”在他心中的分量也愈发重要。截至目前,他已为东莞设计了二十余本书籍,设计作品在国内外斩获近百项设计大奖。除了中国“最美的书”,还有平面设计在中国GDC提名奖和优异奖、第九届及第十届全国书籍艺术设计展铜奖、香港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铜奖等诸多荣誉。
“书籍之美”展览就像一把火,点燃了莫广平内心对书籍设计的热爱,也让他一心想为“书籍之美”做点实事。2021年,莞城图书馆举办第十届“书籍之美”之“书里·书外——馆藏中国‘最美的书’(2011 - 2020)获奖作品展”,大受欢迎。受邀担任策展人的莫广平有着自己的思考:“作为书籍设计师,我期望通过这个展览,让观众在美丽的环境中拥有美好的阅读体验,从不同书籍中发现独特之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并喜爱上书籍设计。”
逐梦世界,步履不停
命运永远不会辜负追梦的人。今年3月,莫广平迎来了一则喜讯:
在德国莱比锡书展的舞台上,2025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结果于近日揭晓。金奖、银奖、铜奖、荣誉奖各归其主,还有21本入围图书脱颖而出。其中,由莫广平出品的《三十六张脸: 1985年以来的中国青年摄影家侧面》,成功跻身2025年“世界最美的书”入围行列。
要知道,本年度评审团面对的是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约550件参赛作品,竞争之激烈超乎想象。而这也是此作品在荣获2024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后,再度拿下大奖。
谈及自己这部作品时,莫广平满是热忱。他介绍,书中的青年摄影家们,怀揣新潮观念与鲜明个性,恰似在摄影艺术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天将”。于是,他选择采用“天罡”作为目录,巧妙地对应到每位艺术家页面。由此,字体造型成为了摄影家们各自独特的人生轨迹,彰显着他们作为当今社会富有生机力量的特质,其很多作品早已成为当下视觉潮流的风向标。
在书籍结构上,他精心规划,分为艺术家介绍、对话和作品三大板块。介绍页利用45克纸张的特性,将每位艺术家的头像反印呈现,精准地突出了艺术家们创作时那种“模棱两可”“私密性”的状态。对话部分则采用相对平衡的版面规划,以此传递作者与艺术家对话时某个维度的平等性。
在做书的这些年里,莫广平始终全力以赴,从不懈怠。他始终将一本书当作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来创作。他说:“书籍设计师作为第二创作者,要通过视觉、纸张、工艺、装帧设计等,将文本内容精准传达。从理解文本,到编辑思维,再融入设计概念,每一个环节都需用心投入,如此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一本书从构思到诞生,注定充满波折,但莫广平乐此不疲。他直言:“我觉得书籍设计纯粹而美好,我绝不会放弃做书,未来希望能设计出更多优秀作品。”从初次邂逅“书籍之美”展览,到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奖项、负责第十届“书籍之美”展览创意策划,再到入围“世界最美的书”,莫广平始终怀揣着对书籍设计的热爱与追求,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魅力的道路上,为展现纸本之美持续奋进。
文字:叶可欣
图片:莞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