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汤鹏飞:草木有本心 新疆中草药与国画艺术的精神对话
更新时间:2025-03-27 15:11 浏览量:5
新疆的广袤土地上,每一株红柳、每一朵雪莲都镌刻着造物主的神奇密码。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地,更是中草药资源的天然宝库。当阿勒泰画家汤鹏飞以半年光阴,用中国画小写意手法创作出近百幅中草药植物及昆虫国画作品时,他实际上搭建了一座连通新疆本草智慧与东方美学精神的桥梁。《金山百草图》不仅是一系列精美的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对新疆本草生命哲学的深情诠释,一次传统国画艺术与边疆自然之美的精神对话。
新疆中草药的特殊性源于这片土地极端而多样的自然环境。天山雪线之上,雪莲傲霜斗雪;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肉苁蓉深藏沙土;阿尔泰山麓,赤芍绽放如火。这里的药用植物经历了严酷自然条件的千锤百炼,演化出独特的药用成分和顽强生命力。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已详细记载了雪莲、锁阳等新疆特有药材。这种"逆境生良药"的自然现象,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生命哲学。汤鹏飞选择这些药材作为创作对象,本身就包含了对这种生命韧性的艺术礼赞。
中国画的小写意手法与中草药的形态神韵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与工笔画的严谨细致不同,小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追求,恰好能够捕捉草药植物的生命气韵而非简单外形。明代画家徐渭曾言:"不求形似求生韵",这种艺术理念在汤鹏飞的创作中得到延续。看他笔下的一株甘草,线条流畅中见筋骨,墨色变化中显生机,既准确表现了甘草的形态特征,又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传达了其温和厚重的药性特质。这种"以形写神"的表现方式,使观者不仅能辨识草药种类,更能感受到其内在的生命节奏和药用品格。
汤鹏飞的《金山百草图》实现了多重价值的融合。在科学价值层面,这些作品延续了中国古代本草图谱的传统,如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般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在文化价值层面,它们记录了新疆多元民族共同使用的药用植物,成为民族团结的无声见证;在艺术价值层面,画家将传统国画技法与边疆自然主题相结合,开拓了小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那些与草药相伴的昆虫——蜜蜂、蝴蝶、蜻蜓,它们不仅是构图的点缀,更是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象征,暗示着中草药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联系。
当代社会对中草药的认识往往陷入两种极端:要么盲目崇拜,要么全盘否定。而汤鹏飞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平和的认知路径。通过审美的中介,观众得以重新认识这些草药植物作为自然生命体的本真状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中草药的价值首先在于其作为自然一部分的存在本身,其次才是对人类健康的功用。这种非功利性的审美观照,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具有特殊的净化作用。当我们在画廊静静观赏这些作品时,或许能暂时抛开"这能治什么病"的实用思维,单纯感受一株植物、一只昆虫的生命之美。
新疆中草药与国画艺术的这次邂逅,启示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汤鹏飞的《金山百草图》不仅展现了新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通过艺术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每一幅画作都是对边疆大地的一次深情凝视,对传统医学文化的一次虔诚礼拜。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图像记录,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将新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通过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传递给更广阔的世界。
站在昆仑之巅俯瞰,新疆的草药植物与国画艺术共同诉说着一个关于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汤鹏飞的创作实践表明,艺术不仅是美的创造,更可以成为不同领域对话的媒介,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实验场。"金山百草图"中的每一笔勾勒,每一处晕染,都是对这片土地及其孕育的生命最真挚的礼赞。当艺术与本草相遇,当传统与边疆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画作,更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生动展现——如同那些在严酷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新疆草药,在当代艺术土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记者隋爱军)
画家汤鹏飞,男,1965年8月出生,汉族,祖籍河南省舞阳县人。无党派人士。居住新疆阿勒泰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家协会会员,新疆美协国画艺委会付秘书长,新疆西域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兵团农十师美协付主席,阿勒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金山书画院院长。中央美院教授苏百均老师入室弟子。2015毕业于北京现代工笔画院,擅长工笔花鸟画,山水画。入展过多项全国美展。其中,2019年12月作品《沙漠卫士》,获得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优秀奖,2019年12月作品《家园》,入展全国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合作)。2021年作品《坚守边疆》,入选百年华彩,202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2023年4月作品《生生不息》,入选大美边疆,第五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以及多次入选新疆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