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色肉粽和碗粿,遵循传统手艺制作,把朴实演绎成舌尖艺术
更新时间:2025-03-28 04:09 浏览量:4
一口台湾粽邂逅古早味。在宝岛台湾粽子不仅是食物,更是传承与情感的寄托。这家传承一甲子的粽子老店一年四季都在售卖肉粽和碗粿,以其传统的手艺和出色的味道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本地人的味蕾,为方圆数里无可争议的舌尖记忆。
跟随镜头来到台湾省高雄市新兴街这家手工肉粽老字号,每天都跟早餐店一样早起,清晨五点开始摊头便开始飘出粽叶香气,为很多人的第一餐补足了元气。
·想要做出味道更优的肉粽,选用当天宰杀的优质裤腿肉则再好不过。将改块后的肉块全部丢入机器中,切分成方便入口的小段,方便咀嚼更方便作馅。
·跟传统的粽子做法一样,包粽的肉馅都要爆香。用菜油和蒜蓉打底后把所有肉块舀入,加入盐味调料以及灵魂配料葱头酥,炒到变色后火速捞出。此时蜕变后的猪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和色泽。
·老板家的粽子软糯黏实有嚼劲,与他选用的东北圆糯米有关。为了不破坏米本身的香味,只需简单淘洗一遍即可滤出。和内地粽子唯一不同的是台湾肉粽多了项关键环节,就是要给糯米注人"野性"。
·把淘洗好的糯米塞到搅拌桶内,伙同猪油渣、葱头酥以及盐味调料共同组成糯米的灵魂一拌,然后启动机器翻拌搅匀,最终得到一盘镶满香料的糯米。
·随后把切分好的咸蛋黄拎出倒在一块,刚才炒好的肉块也摆出方便拿取。老板在选用粽叶这一块也不马虎,取用干叶和鲜叶两种粽叶,据说这样包出来的粽子香味更浓郁。
·一切搞妥后开始包粽子,一片鲜叶一片干叶叠在一块掰成斗,用料大方的老板下料从不手软,一大抓的肉块直接往里塞,再用咸蛋黄和糯米封盖结尾,得到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肉粽。
·除了料好实在以外,老板此终遵循传统工艺,包裹着世代相传的美味和情怀,鲜明且看得见的大个吃的就是实在,让人看着倍感饱腹和满足。
·随后将包好的粽子全部塞到大锅中,一次要煮的量就超过了5百个,所以每次都要用棍子夯实才能勉强装下。作业完成后用最传统的水煮进行锤炼,更有效激发粽叶的清香和风味。
·趁此时间着手处理店内的第二大特色碗粿。说起碗粿也许大家都很陌生,但要是把它说成碗糕可能会更好理解。虽说碗粿是闽南地区的特色美食,但如今已经很少能看见它的身影,更别提传统的制作工艺。
碗粿的核心在于米浆的调制,讲究的老板每天都要亲自上阵,台湾地区乐于选用在来米现磨,舍得花时间和心思料出谷物纯粹的清香。随后把磨好的米浆兑到沸水中稀释,师傅需根据经验判断进行把控,多一分少一点都会影响碗粿的成型。
碗粿又分为甜和咸两种口味,而特制的葱头酥酱汁是咸碗粿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更是碗粿风味独特的金不换。将调好的酱汁依次分配到碗中,为其注入底味。随后将其有序放进蒸笼,把打好的米浆盛装进碗。下料实在的老板要看到每一碗都满出才肯罢休。乳白的米浆与深褐的酱汁交融,宛如冰淇淋般丝滑诱人,让人看着倍感亲切和舒适。
最后按序摆放到蒸炉上方,进行半小时的高温蒸制。这边熬煮熟成的粽子将锅内的清水染成高汤一般浓白,新鲜出炉的粽子热气蒸腾,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饱满身形,边角还挂着欲要滴落的水珠。粽叶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完美交织其中,不禁让人赏着欲罢不能。将一绑一绑的粽子挂起沥水,只有将水汽排出粽子才吃得够味。
另一边的碗粿也迎来了出锅的信号,蒸熟成型的碗粿形似布丁,也被老外亲切的称之为"蒸饭布丁"。质朴的瓷碗内载满了米浆的舌尖艺术。在当地粽子和碗粿常见于早餐,人们更乐意搭配浓稠酱汁和花生碎食用,这是他们所钟爱的古早味。
一只肉粽的售价为40新台币,包着往昔的记忆裹着故乡的眷恋,一口咬下尝尽岁月的醇厚温情。一份碗粿的售价为30新台币,质地细腻绵密入口软糯Q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