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精读总结

更新时间:2025-03-29 07:49  浏览量:4

作者介绍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由两位美国作者合著:

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以沟通写作为专业,著有多本关于人际沟通的书籍,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他还在写作和教学之外,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与阿德勒在1990年的一次沟通学会议上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

本书的影响

《沟通的艺术》自1979年首次出版以来,已成为沟通领域的经典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

学术影响:该书被美国多所高校指定为专业教材,到今天已经出到第15版。它全面解析了沟通技巧,涵盖了从个人心理到人际关系的多个方面,是沟通领域的权威著作。实用价值:书中不仅介绍了沟通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用建议,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书中通过分析影视剧情,让读者更生动地理解沟通准则。社会影响:这本书被誉为“史上最伟大、最权威、最实用的沟通与社交圣经”,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励志经典之一。它不仅适用于学术领域,还广泛应用于职场、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等多个场景。

总之,《沟通的艺术》以其全面的内容、实用的技巧和生动的案例,帮助无数读者提升了沟通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

第一章:人际沟通入门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生理、社交、认同等多方面的需求。例如,沟通可以增强亲密关系,提升幸福感,甚至对健康有积极影响。缺乏沟通可能导致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沟通与健康:研究表明,社交关系丰富的人更长寿,而孤独者更容易患病。沟通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沟通的历程

线性模式:早期的沟通模式认为沟通是单向的,如同发送电报,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交流模式:现代观点认为沟通是双向的,沟通者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背景、渠道和噪音都影响沟通效果。例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理解。

1.3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沟通原则:不可逆性:沟通一旦发生,无法撤销。例如,说出去的话无法收回。不可替代性:人不可能不沟通,即使沉默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内容与关系:沟通既有内容(具体信息),也有关系(表达对对方的感受)。沟通迷思:沟通越多越好:过度沟通可能导致疲劳和误解。沟通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因沟通而加剧。

1.4 人际沟通的本质

人际沟通的定义:基于个人品质和非个人化沟通的结合。例如,朋友间的亲密对话与工作中的正式沟通不同。科技的影响: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改变了沟通方式,但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交流。

1.5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沟通能力:是后天可学习的,涉及多样性行为反应、情境适应、伦理挑战等。沟通高手的特质:同理心: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自我监控: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反应。认知复杂度: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第二章: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2.1 沟通和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个人对自身的稳定知觉,影响沟通行为。例如,自信的人在沟通中更积极,而低自尊的人可能更谨慎。自尊: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影响沟通预期。高自尊者更愿意表达自己,低自尊者可能更害怕被拒绝。

2.2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认同管理

公开自我与隐私自我:人们通过沟通管理自我认同,展示公开自我(如职业形象)和隐私自我(如个人感受)。认同管理:通过沟通策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例如,面试时展示专业形象,与朋友相处时展现真实自我。

第三章: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3.1 知觉历程

知觉的四个步骤: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例如,选择关注某个细节(如一个人的微笑),组织成有意义的情境(如友好),诠释为某种意图(如喜欢),并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知觉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理(如感官差异)、心理(如情绪状态)、文化(如价值观)等。

3.2 影响知觉的因素

生理因素:如感官差异,不同人对声音、气味的敏感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同一行为的理解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正常,而在亚洲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社会角色:如性别角色,男性和女性在沟通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3.3 知觉的倾向

自我中心倾向:人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例如,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而他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强调负面信息:人们更容易记住负面信息。例如,一次不愉快的体验可能比多次愉快的体验更难忘。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很难改变。例如,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会影响对其后续行为的评价。

3.4 同理心与沟通

同理心:从他人角度体验世界的能力,与同情心不同。例如,同情心是“我为你感到难过”,而同理心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枕头法: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同理心。例如,考虑“我对你错”“你对我错”“双方都对,双方都错”“这个议题不重要”等立场。

第四章:情绪:适时适地传达感觉

4.1 什么是情绪?

情绪的构成要素: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非口语行为(如脸红)、认知解释(如“我很紧张”)。情绪的重要性:情绪表达有助于健康和人际关系。例如,适当表达愤怒可以解决问题,而压抑愤怒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4.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性格:外向者更愿意表达正面情绪,神经质者更倾向于表达负面情绪。文化:不同文化对情绪表达的接受度不同。例如,集体主义文化中,负面情绪的表达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性别: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善于表达情绪。例如,女性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而男性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行动表达情绪。

4.3 情绪表达的原则

适当表达情绪: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表达情绪。例如,不要在愤怒时做出重要决定,而是等待情绪平复后再沟通。负责表达:避免将情绪归咎于他人,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说“我感到受伤”而不是“你伤害了我”。

4.4 管理困扰的情绪

无助益情绪:如过度焦虑、愤怒等,可通过认知调整减少。例如,通过理性思考减少对负面事件的过度反应。非理性信念:如完美主义、过度推论等,导致无助益情绪。例如,认为“我必须完美”会导致焦虑和沮丧。

第五章:语言:既是障碍又是桥梁

5.1 语言是符号

语言的定义:通过符号传递意义,但可能产生误解。例如,同一词语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5.2 语言的影响

语言塑造思维:语言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例如,一些语言中没有“未来时态”,其使用者对时间的感知可能与有“未来时态”的语言使用者不同。语言与文化:不同文化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正常,而在亚洲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

5.3 性别与语言

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差异。例如,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命令式语言,而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合作式语言。

5.4 语言与文化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不同。例如,高语境文化(如日本)更注重非语言信息,而低语境文化(如美国)更注重直接表达。

第六章:非口语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

6.1 非口语沟通的特征

非口语沟通:包括表情、姿态、空间等。例如,微笑可以传达友好,而皱眉可能表示不满。

6.2 影响非口语沟通的元素

文化:不同文化对非口语信息的理解不同。例如,眼神接触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正常,而在某些亚洲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性别:男性和女性在非口语沟通上存在差异。例如,女性通常更善于通过表情和姿态表达情绪。

6.3 非口语沟通的类型

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手势:如挥手、点头等。空间:如个人空间的大小和距离。

第七章:倾听:不只是听见

7.1 倾听的定义

倾听:不仅是听见,还包括理解和回应。例如,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话,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和情感。

7.2 倾听过程的元素

接收:听到对方的话。理解: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记忆:记住对方的重要信息。反馈:通过回应表明自己在倾听。

7.3 倾听的挑战

内部干扰:如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外部干扰:如环境噪音。

7.4 倾听反应的类型

积极倾听: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表明自己在倾听,例如在对话中适时回应“我明白”或“是的”。选择性倾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忽略其他信息。例如,只听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虚假倾听:表面上在听,但实际上心不在焉。例如,虽然点头但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话。批判性倾听:带着评判的态度听,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听到一半就打断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八章:发展关系动力

8.1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关系的重要性:关系满足社交、情感和工具性需求。例如,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同事提供工作帮助。关系的多样性:从亲密关系到职业关系,每种关系都有其独特的沟通需求。

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关系发展阶段:从形成、发展到稳定,再到可能的结束。例如,新朋友逐渐变成密友,或者情侣分手。关系维系:通过持续的沟通和互动保持关系。例如,定期见面、电话联系等。

8.3 对关系做沟通

沟通是关系发展的关键:沟通的质量影响关系的满意度。例如,积极的沟通可以增强关系,而负面的沟通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第九章:表达亲密感

9.1 关系中的亲密

亲密关系的定义:亲密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例如,夫妻、密友之间的深度信任和理解。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亲密关系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例如,有亲密关系的人更少感到孤独和焦虑。

9.2 关系中的自我袒露

自我袒露:分享个人感受和想法,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例如,向朋友倾诉烦恼,分享个人经历。适度袒露:过度袒露可能导致不适,适度袒露有助于建立信任。例如,分享一些私密但不敏感的信息。

9.3 自我袒露之外的其他选择

隐私和界限:亲密关系中也有隐私和界限。例如,有些事情可以保留,不必完全公开。尊重对方的界限:尊重对方的隐私和界限,有助于维持健康的关系。例如,不强迫对方分享不愿意分享的内容。

第十章:增进沟通气氛

10.1 沟通气氛:正向关系的关键

正向沟通气氛:促进关系满意度和积极互动。例如,积极的反馈、鼓励和支持。负向沟通气氛:导致关系紧张和不愉快。例如,批评、指责和冷漠。

10.2 防卫:原因与对策

防卫反应:当感到被攻击或威胁时,人们会采取防卫态度。例如,反驳、逃避或攻击。减少防卫的策略:通过支持性行为减少防卫反应。例如,使用“我”语言,避免评价性语言。

10.3 保留面子:清晰信息处方

清晰表达:使用清晰、直接但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感受。例如,说“我感到受伤”而不是“你伤害了我”。意图明确: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期望。例如,说“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感受”而不是“你应该知道我怎么想”。

10.4 对批评以不防卫回应

处理批评:通过询问、释义等方式处理批评,避免防卫反应。例如,问“你具体指的是哪方面?”或“你能详细说说吗?”积极倾听:认真倾听批评者的意见,理解其背后的意图。例如,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会考虑你的建议”。

第十一章:处理人际冲突

11.1 冲突的本质

冲突的定义:表达出来的挣扎,在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之间,感觉到不相容的目标、不足的资源和达成自己目标时来自另一个个体的阻挠。例如,邻居的噪音干扰睡眠。冲突的自然性:冲突是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可以通过建设性的方式处理。例如,通过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11.2 冲突的类型

逃避:忽视或避开冲突,导致双输结果。例如,停止一起跑步以避免争吵。调适:一方让步,牺牲自己的需求以满足对方,导致一输一赢。例如,一方放弃自己的计划以满足对方。竞争:双方都试图赢得冲突,导致一输一赢。例如,争夺有限的资源。妥协:双方都做出一些让步,部分满足各自的需求。例如,轮流满足双方的需求。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协商找到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法。

11.3 关系系统中的冲突

互补、对称和平行的形态:关系中的冲突可以通过互补、对称或平行的方式处理。例如,一方攻击,另一方逃避。亲密和攻击的互动:关系中的冲突可以是亲密的(如夫妻争吵后和好)或攻击性的(如公开指责)。

11.4 冲突类型的变项

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处理冲突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方式。例如,男性可能更倾向于直接冲突,而女性可能更倾向于间接冲突。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冲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不同。例如,个人主义文化中更强调个人权利,而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强调团体利益。

11.5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双赢策略:通过合作找到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协商和创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确认需求: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需求,通过沟通找到共同点。例如,说“我需要……,你呢?”商议解决之道:共同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并选择最佳方案。例如,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逐一讨论可行性。

11.6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提问与释疑

双赢方法的有效性:双赢方法虽然理想,但并非总是可行。例如,有些情况下只能有一方获胜。理性与情绪:在情绪激动时,可能难以理性思考。例如,先发泄情绪,再理性解决问题。改变他人:虽然不能强迫他人合作,但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方式提高合作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倾听和同理心赢得对方的信任。

金句

“沟通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次成功的沟通可能使我们得到合适的工作、消弭与朋友间的误会或者在社交场合赢得尊敬,而一次失败的沟通可以抵消以上所得到的一切。”“沟通是不可逆的,人不可能不沟通。”“沟通高手懂得从各式各样的沟通行为中挑选合适的行为表现。”“同理心是从他人角度体验世界的能力,与同情心不同。”“情绪表达有助于健康和人际关系。”“正向沟通气氛促进关系满意度。”“冲突是自然的,涉及目标不一致和资源不足。”“双赢策略通过合作解决冲突。”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