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5-03-29 07:47 浏览量:5
如下,我将带你领略“辩证的艺术”。
首先,如果你愿意的话,抛弃一切关乎其的脱离内容的形式的准则,亦即忘记公式,这是辩证思维的最关键的前提——否定辩证法那凌驾事物之上的真理——或者说,辩证法是内容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并在,不可分割,是整体;真理是结果,更是过程,是过程的结果。
辩证法的最核心要素是矛盾,所谓矛盾静态来说就是一事物拥有自身肯定内涵的同时拥有着自身否定的内涵,这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矛盾自人的思维中自在的上升至自为的,则表现为批判性——我们要对批判进行澄清,至少在辩证法语境下的批判是全面的对某个事物进行反思——,为什么如此?因为人的思维的认识始终是从同一性的角度去概念地建构事物(以非同一为中介),即便是否定形式地认识某物,如a不是b,然而这精准来说还是某物是某物的形式——a是“不是b的某物”;我们人类根本无法直接地以非同一性即某物不是某物自身这个形式去在思维中概念地构建,由此矛盾自人类思维中自在上升至自为,是以肯定为前提的,由此矛盾便转化为对肯定的绝对性的反思或者说批判。
由此辩证法在人类思维的运演的本质属性是批判的,这不是它的某一种功能之一,这就是它的本性;而如上所言,辩证法在人类思维运用中的合法性也正是要基于人正确认识的准则,始终保持着同一性建构的原则,不妄言其之属性,使自由意志沉浸入事物的最自然本真状态,若不然地痴迷矛盾性而去寻找对立面则沦为无根据的荒诞——a是香的所以,a可以是臭的——,那么辩证法的矛盾从何而来?
是的,正是事物自身。人始终是从同一性去概念地建构事物,但同一性这只是同一性概念的总和,而并不是同一性建构的概念与自身相较是同一性的,事物的矛盾便取决于事物自身不同层次的同一性的非同一性,由此非同一性是以同一性为中介认识到的——这恰恰也符合辩证法——
这么说兴许会有些抽象,举个例子便可明白,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认识一些必要的知识:“同一性”这个词是一个中性词,它仅仅代表该事物是该事物这个状态的,即同一性仅仅表明事物对自身的肯定,非同一性则反之表面事物对自身的否定;那么这时便会出现歧义,说既然非同一性是相对而言的,本质而言还是同一性还是对自身的肯定,那么怎么又否定了?
这需要我们确立一个第一性的视角然后由此确立众同一性中主导的同一性,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视角有各种各样,如,自然科学视角、社会科学视角、数学视角、直观视角;一般而言人类都以直观视角(这个视角是社会常识与自身生理为中介的)为第一视角,也即我们直观感受到的建构起来的同一性,是该事物的主导的同一性,由此在事物内部(非直观)与此相对非同一的(以外部为中介)则可能构成对我们(直观)认识事物的同一性的否定,此即矛盾的动态含义,在外部(直观)则表现为事物的质变,也即主导同一性的换位,由此我们可以举例子了,如屎以我们直观的认知而言是恶心的,但它内部有着可以转化成化肥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的成分(以外部为中介),此即对于屎而言的正确的辩证视角,这时可能就会误用说:屎虽然恶心,但吃起来却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这就触犯人类的认知铁律即人的认知始终保持是同一性的建构,它却反其道而行庸俗地理解矛盾,刻意地寻找对立面,由此陷入吊诡的境地。
我们必须充分的理解辩证法的矛盾是事物自身的矛盾,这个矛盾内涵与形式逻辑的思维运演错误的矛盾的内涵有着质的区别;既然说到形式逻辑便谈谈辩证法对于形式逻辑的批判;
形式逻辑与我们日常语言的语境中的“逻辑”是有些差别的,我们日常语言中的“逻辑”一词通常指,话语有条理符合现实符合常识不前后矛盾,而形式逻辑则是基于某个前提做出的推断与该前提具有同一性,也即无矛盾,这种矛盾指涉的是思维运演错误尔产生的。本身而言并无问题,但人们因此混淆了思维认识过程本身的矛盾,即人的认识始终不够彻底,也即我们思维的认识存在的,始终是一种同时拥有着肯定内涵与否定内涵——思维运演的矛盾掩盖了思维认识过程本身的矛盾,因此形式逻辑不具有对前提的批判能力,即便批判也是援引某个外部的前提进行外部性的批判,这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循环,此即形式逻辑的致命缺陷。总得说它面对自身内在的矛盾是逃避的;
而辩证法恰恰是直面自身内在的矛盾,它清晰的认识到,思维运演的错误的产生的矛盾与思维认识过程本身的矛盾的区隔,艺术性地言说即,辩证法要批判一件事物不是从外部破坏它,而乃(以外部为中介)依据其内在的矛盾的张力使其流动。
这里以简单点的方式实操一下,比方自由。
自由这个符号所对应的概念通常为【不被束缚】,由此不要主观的去控制它,去让它自我的运动,由此我们不难推演出若自由无限的张狂落于人类社会将是混乱,人人对人人处于一种站在战争状态,这显然违背了自由的本身概念,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就自由是不被束缚而言,这种自由的概念中蕴含着反对自由的成分,即一个概念中同时蕴含着肯定与否定,由此我们必须导引向自由的对立面:限制,以这对立面对自由进行中介而达更高层次的自由,即限制通过自由对自身的否定性以达外部矛盾通过内部矛盾的介入,自由由此发展为在一定限制上的自由——比方国家政府,古典自由主义者们便称呼它为“必要的恶”——,自由通过中介否定自己达到了更高层次更完满的自己。
这是个非常非常浅显的道理,大多数人很可能推演出类似的答案,但他们大多没有用辩证思维的形式表达而出从而只是自在而非自为,这正如我们日常中也会进行形式逻辑推演,但大多并没有主动的有意识的使用形式逻辑。
常常有人认为,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也即其所代表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是绝对对立的,我想这是误解,它将辩证法的否定符号化或者说教条化了,辩证法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拒斥非黑即白的思想,可以这么说相当意义上,辩证法也是非黑即白的一种,辩证地非黑即白的,非黑即白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泾渭分明来制造准确的稳定的肯定(同一性),人如果不借此,根本无法完成认识(我们始终是利用同一性建构事物),
而辩证法不同于以往非黑即白的点在于,它发现并正视非黑即白的内在矛盾,并利用这个非黑即白的对非黑即白思维的结构的看法——而不是非黑即白既是有矛盾而又无矛盾的和稀泥思维——,来达到一种更深刻或者更具有现实性的非黑即白,正如一个物体的运动,它不是简单的否定静止而是肯定静止的同时否定静止,流动是有一个个固定组合而成的,回归上方的话:辩证法批判一样东西不是从外部破坏它,而是依据其内在的矛盾张力使其自身流转起来。
再从历史维度说,我们要明确辩证法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学说,由此面对它的同一与非同一要以发展的眼光而不能作道德审判,它需要先确立主体,即利用同一性建构起一个范畴,比方战国时期的秦国利用商鞅变法即法家迅速强大,法家的信赏必罚的激励制度军国主义的风格,与时代的战争状态、秦国地处偏僻的儒风浅聊而改革较易等等的矛盾合力而成一种抽象形式造成对于法家有利的现实性,由此构成时代对法家的肯定,法家对法家的肯定;
由此法家助秦国结束时的战争状态,军功难求,阶层固化,信赏必罚的激励制度由此作用渺微,军国主义也难以奏效,这不再符合时代的现实性需求,并以秦国统一造成的反扑以及昏君胡亥的偶然因素为中介加速其之自我否定,这是现实层面;伴随现实层面,思想层面则至汉武时援引儒家为中介对自我进行否定性重构,由此法家辩证上升,辩证上升不是彼岸,是此岸(现实性)。
这是片段的来说,还有总体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为中介发展为分工,分工为私有制提供物质基础,与现实复杂情景互动发展出私有制,私有制反固化分工,二者又互为中介发展出对人的异化,由此构成人自身产生的力量否定人自身(以自然为中介,生产力意义是人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从而造成多数人沦为物的工具,片面发展,少数人则可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全面发展。
这就是辩证的艺术!
注:辩证的“上升”有待细究,不过篇幅所限,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