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再议福寿园
更新时间:2025-03-30 07:32 浏览量:5
清明节快到了,做殡葬生意的福寿园格外引人瞩目。
去年的财报已经发了,大家议论的很多。基本的对策是清仓或减仓。我也很恼火,太辜负几年来对管理层的期待了——业绩继续出人意料的下滑。先上图。
但接下来怎么操作,还是要冷静分析。
投资者看到的往往是过去,更应该分析的却是未来。
福寿园到底与当初投资时发生了那些变化呢?或者说,这些年福寿园的股价为什么会持续下跌呢?
福寿园的竞争优势是显著存在的,不能因为股价的下跌而否认。至少有这些:
进入门槛。从业经营需要主管部门的批复,并且这些年是在逐步收紧的。这对先入者就是一种优势。也就是说,这种生意不是完全竞争的生意。即使是部分的垄断,也会给企业竞争带来盈利的空间。因为,消费者会失去讨价还价的筹码。殡葬一般是不会跨区域发生的。消费者只能在区域内选择自己有限的服务提供者。
成本优势。这门生意的最大成本是土地。福寿园的早期土地主要是划拨的,成本低廉。后来的扩张多半是并购,成本就上来了。赚钱的人家不卖,买下来的可能是个坑。要想靠企业的口碑和服务,提高售价,还是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土地成本高,另一方面,消费力是制约因素。所以,我并不赞成福寿园大幅扩张,还是谨慎为妙。
区位优势。福寿园的生意之所以做的不错,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优势。上海是繁华的都市,中高收入者占比较高。而这门生意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中高收入者。更重要的是,在市中心的位置,有钱人那个不青睐呢?吸引力还在于,历史上大师名家很多埋葬于此,谁不希望身后与他们为伴呢?
现金流好。这门生意没有打欠条的,物业费还可以预收,挣的钱货真价实。企业近些年推行的生前契约,也是预收费的模式。
有一定的定价权。殡葬高收费,可是没有讨价还价一说,消费者都是被动接受。国家有严格监管不错,但总的思路是: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市场提供的是多方位服务,没有强制消费。便宜的有公墓,高档的有艺术墓,这都是双方自愿选择的结果。
潜在消费群体增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殡葬的潜在需求增多。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当然,我说的是潜在。目前经济下行,消费能力不足也是实情。
问题更值得反思。有且不限于以下这些问题:
殡葬是可选消费。市场的需求弹性更大。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更明显。当人们的预期收入下降,且背负较重的债务时,消费的需求显然就会受到到极大的遏制。2024年营收下降20.77%,大约相当于2019年、2020年的业绩。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是中高端收入人群消费不会受到影响。实际上,可选消费,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产阶级。
无人能预测经济的走向,如果消费环境持续低迷,公司的业绩短时间内难以修复。
扩张策略受到质疑。这几年扩张的墓园,收益不佳。固定资产增加了,但是盈利能力下降了。并购没有达到管理层和投资者的收益预期,相反有可能使公司背上包袱。人们对产品的复制能力产生怀疑。目前,公司账上仍然还有11亿元的商誉,后期会否继续减值,需要继续跟踪观察。
管理者的水平和信誉面临考验。好生意做成这样,难免令人心灰意冷。想想管理层曾经吹过的百亿利润,千亿市值的牛皮,真是令人贻笑大方。这么多年,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的战略,感觉有点方向性错误。殡仪服务项目增长缓慢,火花机业务仍是微不足道。这几年提出的数字化战略和人工智能战略,仍然是停留在概念上,没有找到变现的渠道。最令投资者不满的是业绩指引,基本是不着边际,没有一点可信度。即便是半年的时间,也会让事实与管理层的预期大相径庭。既然说不准,为什么非要说呢?
虽然我们对管理层不满,但毕竟白、王两位老者是打江山的,对公司是有卓越贡献的,在行业内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们担心的是未来,未来谁会来掌舵、又该会如何掌舵福寿园呢?
至于政策的风险,我认为远不足虑。国家相关政策已有表述,各地也有法规条例出台,基本还是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不会影响公司的未来业绩。
就财报而言,有几个点需要重点辨析以下:
盈利能力没有下降那么多。主要原因是收入下降。其次是商誉减值和坏账准备,分别是1.04亿元和0.2亿元。三是税收成本增加,0.7280亿元。公告净利润3.73亿元,扣除非正常因素,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可以认定为:5.7亿元。另外,也要注意到公司公告也提及,公司裁员后,一次性开支加大。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可能还略高。
收入结构在逐步优化。殡仪服务在缓慢提高,占比达到16.3%。生前契约业务在持续增长,2024年增速达到14%。经营性墓穴总数在下降,但单价略有增长,达到1.4%。公司还没有困难到降价保量的程度。
现金流保持优秀。公司的现金流与归母净利润之比一直在120%以上,2024年达到189%,这也可以看出,商誉减值等扣除因素,影响利润,并不影响现金流。
公司开始大比例分红。虽然公司提出要继续收购优质资产,但开始大比例分红,说明这一战略悄然改变。今年年内投资者将将收到每股0.4836港币的股息,股息率超过10%了。(可惜港股通的税收比例太高了,28%的收益没有了)。
财报可以看到,公司的家底还是很厚实的,至今可用墓地2.83百万平米,足够开发数十年,上百年。
按目前总市值91亿港币计算,按汇率折算后真实盈利能力6.1亿港币,市盈率为15倍,目前的估值并不高。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福寿园的股价一直走低呢?回顾历史,公司的盈利基本是稳中有升的。但投资者对它的估值却一直在变——市盈率逐步走低。可见,同样是一家公司,即便是盈利能力增加,但如果投资者的预期改变了,投资者依然难以获取收益。这让我们想起了“戴维斯双击”,最好的投资就是:盈利能力提高,市盈率提高。高利润乘以高市盈率,收益自然就会节节高了。反之,盈利能力下降,市盈率下降,投资者的收益就成了戴维斯双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