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匠心 焕发新生”之漆器修复博物馆教育课程圆满结束~
更新时间:2025-03-30 18:21 浏览量:3
俗语云:干千年,湿万年,
不干不湿就半年。
这句话形容出土的漆器最合适不过,
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期活动,
小彤姐姐继续带领青少年
走进“咫尺匠心 焕发新生”系列课程,
了解漆器的造型及修复后的状态等内容,
与“小小漆器修复师”们一起,
重现其曾经的艺术美感。
01
知 识 学 堂
滴漆入土千年不坏漆器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形式自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算起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每一件漆器都是匠人与时间的对话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小彤姐姐结合《经济观察》专题报道进行介绍。
“漆器因为复杂的埋藏环境,在出土时,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许多问题,如胎体朽坏、漆皮剥落、纹饰斑驳等等……所以,修复师们要选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处理,重新绽放漆器当年的美丽。”小彤姐姐介绍修复漆器的意义。
课程·剪影
通过本期活动,小彤姐姐与青少年共同了解了各个时期漆器的造型,也了解了如清洗、饱水、脱水、干燥、修复等一系列修复步骤。欣赏了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清乾隆剔红云龙纹圆捧盒”的精美,共同领略漆器修复的过程与意义。
02
巧 手 体 验
巧手体验环节,小彤姐姐为大家准备了各种形状的扇子和小花瓶,通过亲手学习和模仿“大漆扇”制作过程,课程最后,大家都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啦~
“大漆扇”制作是一项水与大漆的艺术,以漆为媒,以扇为纸。通过体验,大家挑选好喜欢的颜色,并在志愿者姐姐的帮助下,将调制过的传统大漆滴入水中,漆漂浮在水面,不溶于水,轻吹气或用木棍搅动,漆在水面上则会自然散开,水波荡漾间,扇面入水后会呈现出斑斓图案,似星辰、似飞天、似江海山川……
课程·剪影
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有更多学科加入到漆器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中来,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都在助力修复专家更好地延续漆器的生命,使传统的中国漆艺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希望本期活动,青少年能够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工艺,在小小的心中种下探索未知的好奇种子,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探索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