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税务官武忠-北宋介休窑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图像研析(梅瓶上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

更新时间:2025-03-30 18:41  浏览量:15



原创 一蝉 逸美术馆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此梅瓶器身上,由宋代瓷绘艺人

书有“税务官武忠御”文

和“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祝福语

并在器身的其他地方

描绘了牡丹、菊花、莲花纹和蝙蝠纹

从文字和纹饰来看

有可能是一个为寿筵定烧的梅瓶瓷器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顶面图》

对一段历史、文化的了解

可根据古代文献和器物上图文信息

来研究,并最终得出正确判断和结论

此梅瓶上书写的“税务官武忠御”文字

与山西介休源神庙中

《源神碑》碑阴尾部的文字:

“瓷窑税务任韬”“前瓷窑税务武忠”有关联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下面我们就把梅瓶器身上

书写的文字和纹饰

分三部分:“关于税务官武忠”

和“关于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及“关于介休窑瓷器”来了解、探究

此梅瓶图文背后的文化、历史

关于税务官武忠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平面图》局部

首先认为此梅瓶是一个祝寿器物

梅瓶器身上写有:“税务官武忠御”

与山西介休源神庙及源神庙碑文

和山西著名瓷窑介休窑有关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关联

和历史、文化和税务的背景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云冈石窟》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山西大地窑火繁盛

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化

山西作为北方重要的陶瓷基地

历史上有记载的瓷窑达四五十处之多

其中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介休窑

在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洪山窑址碑》

《洪山窑址瓷片堆积层》

介休窑遗址位于今山西介休狐岐山麓

黄土丘陵洪山镇、磨沟村一带

故亦称 “ 洪山窑 ”

周围地形南高北低,依山势分布有

大量瓷片和厚厚的匣钵堆积成

是山西来乃至北方地区较为有名的窑址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洪山源泉》

介休窑瓷器的庄重端方、高贵典雅

全靠介休洪山泉的明澈澄湛、清冽晶莹

洪山泉古称狱族泉

在介休市区东南13公里洪山之麓

这一股源泉水质清澈,常年奔涌

它穿山越洞,灌溉着介休县

13个乡87个村庄的11万亩农田

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洪山源泉

《源神庙建筑》

《介休源神庙碑》

《源神庙建筑》局部

在洪山源泉之上建有一源泉神祠

俗称源神庙

在宋代和明代多次重建

现存为明代万历十六年移地重建之物

源神庙的旁边就是洪山窑址

它是介休瓷器、琉璃器的祖源地

《源神庙建筑群》

源神庙建筑群坐东南朝西北

二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

木牌楼、石阶、龙虎殿、山门及影壁

和戏台(鸣玉楼)、正殿

洪山源神庙虽不大

但布局精巧别致,其依于山势

枕于水源的构筑理念

《木牌楼正面》

《王阳明画像》

木牌楼为单檐歇山琉璃瓦顶

正面书有:“有本者如是”

相传为王阳明书,背面:“溥博渊泉”

明万历年知县王一魁书,语出《中庸》: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朱熹并集注:

“溥博,周遍而广阔也。渊泉,静深而有本也。”

牌楼文字取意妥帖,且互为表里

《木牌楼背面》

《源神庙琉璃二龙戏珠壁心》

《龙虎殿的琉璃瓦当、吞脊》

经山门过殿,即进入主院落

回头看,是在五口窑洞基础上

修建的戏台——鸣玉楼

两侧钟鼓二楼,精巧美观

“鸣玉”亦取水之意

晋陆机有“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戏台鸣玉楼》

《戏台鼓楼》

院落最里是正殿,与戏台相对

正殿建在石砌台基上

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

殿内供奉尧、舜、禹三帝

侍立的西门豹、郑国、李冰都是治水专家

《源神庙正殿》

《正殿匾额:胜水灵源》

正殿的“胜水灵源”匾额

出自考古学家张颔

他是介休洪山人

晋国史专家、古文字大家

柱头龙形雀替镂雕非常精美

《源神庙大殿顶面》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源神碑记”》

在介休源神庙大殿腋下、东西配殿下

有20几款宋至民国碑碣

其中在源神庙东配殿下

有北宋大中祥符元年的《源神碑记》

由赵珉撰文、徐赟撰颂、和尚奉峦书写

其碑文主要记述宋初介休洪山泉

水利开发和农商相关产业状况等内容

包括炼丹、制扇、高士聚集

和船只频繁往来以及陶器制作等活动

《源神碑记碑文》局部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源神碑》记载

“丹炉炊频,洙风扇炪,

高士云集,兴舡频届,陶剪翠殊,名彰万载,

至道三年岁次丁酉六月癸巳时建造神堂”

由此表明北宋真宗时期

介休窑烧瓷很兴旺,且产量很大

《源神碑记碑文》局部

在《源神碑》碑阴尾部的题名写了

“瓷窑税务任韬”“前瓷窑税务武忠”的记载

这是国内已发现所有碑文中

唯一记载瓷窑税务官的有关文字

碑文中文字的排名也很讲究

现任“瓷窑税务任韬”写在前面

其前任“前瓷窑税务武忠”写在后面

证明当时的官署是有递延的

《介休张壁村古城堡》

《介休窑瓷片》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前后,在华北区域盐、醋、酒、瓷

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计税商品

醋和酒是山西的两大计税产品

在介休地区,介休窑陶瓷

则是非常大的征税标的物品

并且政府专设征收瓷税的官员(窑务)

《宋真宗赵恒》

这充分说明北宋真宗时期

介休窑烧瓷已很兴旺,产量很大

衙署机构已明确在此设立专门瓷窑官

来管理介休窑地区

范围内的日常瓷窑计税征缴工作

《介休祆神楼》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县镇税官负责管理征收地方税收

包括农业税、工商税、牧业税等

他们需要定期巡查

核实纳税人的财产和收入

并按照规定的税率征收税款

宋代管税收的官员是知州或者知县

一般的税务官员品级较低

往往是八、九品,且工作繁琐艰辛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以上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中在大门墙下有一排栉比鳞次的商店

最靠近门墙的一间房舍里一位坐在椅子

穿着右衽长衫头载官帽的官监税务官

正在跟一位货主人结算税事

税物官背面墙壁上有颁布税物行文

宋《介休窑白釉盘立面图》

宋《介休窑白釉盘底面图》

清 孙祜 周鲲 丁观鹏《琢器造胚》陶冶图局部

在宋朝,陶瓷窑场应当缴纳“土税”

在《宋律》中规定,陶瓷窑场还缴纳“财税”

土税指窑场当地收取的税款,又称“地税”

是当地的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税是指宋朝中央收取的“财税”

宋朝财税是按窑场的实际生产情况收取

如窑场的生产量多,收取的财税就多

生产量少,收取的财税就少

土税和财税构成了宋朝的税收体系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介休源神庙》

宋《白釉剔刻花盖罐》

宋《白釉束腰枕》

通过对以上梅瓶图文和文献及碑文了解

我们可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

在北宋时期,因天时地利的原因

介休窑窑火繁盛,生意兴旺

税务官武忠负责瓷窑的税务管理

由于工作原因武忠与窑厂人成了好朋友

一次当武忠拟办生日大寿时

窑厂的朋友就为他烧制了这个庆生梅瓶

通过瓶上的图文来表达对武忠生日的祝福

关于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此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

除写有“税务官武忠御”文字外

还书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祝福语

和绘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蝙蝠吉祥纹饰

现在就来看看窑工怎样运用这些图文

来表达对税务官武忠生日祝福的内含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梅瓶上“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文字》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是一句传统的祝颂语

表达了对他人深厚的祝福

这句祝颂语意味着祝愿对方的福气

像东海一样浩瀚无边

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不衰

《阿富救东海龙王三女儿阿美的绘画》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福如东海”传说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崖县

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富的小伙子

在大东海捕鱼并救助了一位化身为老太婆

的东海龙王三女儿阿美的故事

阿美为了报答阿富和他的乡亲们

教会他们如何通过喝东海的水来解决旱灾

使得村民们能够获得水源和丰收

这个故事说明幸福如同东海般浩瀚无边

《南山风景图》

《鉴真和尚海上遇险图》

寿比南山的传说则与南山有关

据说很久以前,琼州发生了巨大自然灾害

导致地形变化,琼州成为了一个岛屿

在这场灾难中,南山却完好无损

后来,鉴真和尚一行人在海上遇险

漂流到南山附近,得到了当地人的救助

并在南山地区恢复了体力和精神

这些经历使得人们认为南山

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能够带来长寿

故寿比南山成为人们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诗经”古籍书图片》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

其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

确实指的是陕西终南山

这一典故与《诗经》有关

《诗经·小雅·天保》中有: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的句子

寓意着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稳固

福如东海这句并不是直接出自《诗经》

而是后来与“寿比南山”的结合

形成了完整的祝福语

明《荆钗记·庆诞》木板印刷

《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古籍书》

目前已知文献记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语

见于元代柯丹邱的《荆钗记·庆诞》:

“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和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

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此完整句在明代以前文献从未出现过

此梅瓶器身上文字说明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颂语

至少在北宋已经开始使用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平面图》局部

《北宋白地黑彩文字花卉纹梅瓶立面图》

梅瓶器身上的另一侧面

还绘有中国三大国花

它们分别是牡丹、菊花和莲花

这些花卉都有美好、吉祥的象征寓意

常常描绘在绘画和器物上

此梅瓶器身上描绘的这三种花卉

来表达对税务官武忠生日的美好祝福

宋《缠枝牡丹纹罗》

宋 佚名《牡丹图》纨扇

《梅瓶上的牡丹纹》局部

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

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

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宋 佚名《菊丛飞蝶图》

《梅瓶上的菊花纹》局部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历史悠久

能体现出人格高尚的精神品质

有隐士之称,寓意潇洒隐逸

菊花的花期在九月,和久谐音

预示长寿,如在寿筵上送给长辈

可祝福老人家能够长命百岁

若菊花的花色为黄色

可表达飞黄腾达的象征寓意

宋《荷花图》缂丝

南宋 吴炳《出水芙蓉图》

《梅瓶上的莲花纹》局部

莲花象征着高洁、清廉、神圣

寓意着万事吉祥、事事如意

莲花从淤泥中长出

花朵却洁白没有沾染灰尘

所以象征是清廉、纯洁、圣洁

莲花还是友谊的象征,在民俗中

常常以莲花来比喻深厚的友情

《蝙蝠图》

《梅瓶上的蝙蝠纹》局部

另外,在梅瓶的顶部还绘有四只蝙蝠

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

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

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

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

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

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

希望武忠的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

关于介休窑瓷器

《洪山瓷窑遗址图片》

介休窑,古代瓷窑

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故名

亦称“洪山窑”

介休窑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发现

介休窑创烧于宋初

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达千年之久

在北方瓷窑中是比较少见

《介休窑遗址瓷片遗存》

宋《白釉炉标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源神碑》中

详尽描述了当时介休窑的兴盛状况

从碑文记载可知

处在中原与游牧文化交界地带的介休窑

生产了大量的瓷器

它一方面要满足北宋王朝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出口雁门关外的辽金地区

生产规模扩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官府为此专门在洪山镇设官收税

由“瓷窑税务任韬”“前瓷窑税务武忠”办理

宋《白釉花口托盏》

宋《白釉划花罐标本》

金《白釉黑彩童子俑形灯》

介休窑因洪山泉明澈澄湛、清洌晶莹

水源充足,煤炭资源也异常丰富

并且盛产烧制陶瓷用的坩泥

这些不仅为制瓷降低了成本

为大规模瓷器生产

和技术改进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宋《白釉莲瓣瓜棱注子》

宋《白釉行炉》

介休窑烧瓷品类齐全

宋金时期产品质量高、产量大

在器物式样和烧造技法上

对周围地区的一些窑厂影响较大

在古陶瓷群芳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宋《白釉花口托盏》

宋《黑釉线条荷叶盖罐》

宋《白釉盒》

介休窑产品品种十分丰富

有细白瓷、粗白瓷、黑釉瓷

和黄釉瓷、紫釉瓷、青釉瓷等

器型有碗、盘、瓶、盆、盒及各类瓷塑等

装饰技法有画花、刻花、划花、剔花

及印花、白地、镂刻、贴塑、珍珠地等

宋《白釉楼阁》

宋《白釉罐》

宋《白釉高足杯》

金《白釉盖罐》

受宋金时期“尚白”风气的影响

介休窑早期以烧制白瓷为主

从现存情况来看,白瓷有粗细之分

粗瓷多为百姓使用的低档实用器

细胎白瓷在介休窑的烧造量较大

目前资料显示,介休窑的白瓷烧造

在山西地区宋金时期具最高水平

金《白釉梅瓶》

宋《白地褐彩画花卉纹罐》

金《白地黑花盘》

金《介休窑白地黑花梅瓶》

介休窑的白地黑花纹饰

将中国独有的水墨画技巧

熟练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上

展示出东方艺术的独特神韵

显得庄重端方、高贵典雅

金《白釉褐彩盆顶面图》

金《白釉褐彩盆底面图》

金《白地褐彩凤鸟纹盘》

金《白地黑彩带流罐与盘》

介休窑瓷器的装饰图案大多来源于生活

其纹饰图案和色彩

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常见之物

比如花鸟、鱼蛙等图案

很多都是路边山坡上的野花

枝头屋檐上的鸦雀,张开欲飞的鸟羽

河里游动的鱼蛙等等

这些平凡却生动的画面都绘入工匠的笔下

成为瓷器上纹饰的神来之笔

金《白地褐彩执壶》

宋《白釉印花盘立面图》

宋《白釉印花盘底面图》

介休窑装饰工艺博采众长

印花、划花、镂空等均有自身独特风貌

其中以镂空雕刻见长

白瓷印花是介休窑的代表性产品

装饰纹样多见有缠枝纹、攀枝婴戏图等

整体风格上讲究刻工精细、脱印清晰

胎白釉润、形美壁薄等特征

丝毫不逊于定器

宋《白釉印花盘底面图》

宋《白釉镂雕菠萝纹香薰》

宋《白釉镂雕菠萝纹香薰》

镂空法亦称为透雕,是用尖利的工具

在坯体未干时对坯体上已设计好的纹样部分

透雕出纹饰或将纹样外的空地镂通

这种技法一般多用于相对简单的纹饰

介休窑的镂空产品主要有香薰、炉等

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菠萝纹、菊花纹等

通体镂空透雕,造型新颖灵动

宋《白釉镂雕菠萝纹香薰》

金《黑釉鸡心罐立面图》

金《黑釉鸡心罐底面图》

金《黑釉双系小口瓶立面图》

宋金时期,山西大多窑口生产黑瓷

休窑窑也不例外

包括部分由窑温差别形成的酱釉

及茶叶末品种

黑釉瓷大部分为素器

有罐、碗、瓶、盘、洗、盏等器物

采用刻花、划花、印花、铁锈红等工艺

金《酱黑釉刻花梅瓶》

金《黑釉剔刻花如意形枕》

金《黑釉铁锈红嘟嘟瓶》

宋《三叉形支具》

介休窑在烧造技法上

采用三叉支具、垫砂支烧等

出产的盘碗等小件器皿都采用支钉支烧

烧成后盘碗里都遗留有3个细小的支烧痕

这种支烧方法为介休窑产品独有

支钉以三个居多

其他四至六个的也少量使用

支钉有3、4、5、6、7等多种

宋《白地黑花行炉》

金《黑釉红斑加刻白花边罐》

金《白地黑花钵》

元《白釉玉壶春瓶》

介休窑瓷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

并具有实用、简洁和朴素的审美追求

以及自由、创新和个性的美学风格

产品不仅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用瓷需求

而且承载着民俗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史

金《黑釉铁锈红斑碗》

元《白釉铁锈花鸟纹玉壶春瓶》

元《白地黑花罐》

宋《白釉印花碗》

元明《青釉开光黑彩画花卉纹双系洗口瓶》

介休窑是山西陶瓷文化的重要瓷窑

是中华陶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北宋初年御定五大名窑时

介休还在北汉的疆域内

就此失去了一次名扬天下的机遇

然而,介休窑在千年窑火的映照下

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和工商业的成就

特别是瓷窑工匠和瓷务税务官

将永远不会忘却,被后人所铭记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