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舌尖上的艺术 岁月里的甜蜜

更新时间:2025-03-31 10:50  浏览量:4

重庆糖画,民间俗称“糖关刀”,是用融化的糖汁制作而成的各式美术图样,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糖画起源于明代,至今约有500年历史,曾广泛流行于巴渝大地的城市乡村。2009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重庆糖画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很多“80后”的记忆里,糖画摊是儿时街头巷尾最吸引人的存在。转盘指向龙凤,孩子们便欢呼雀跃,期待糖画师傅如何用糖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造型。糖画师曾是20世纪80年代的“高薪职业”,一个糖画艺人一天的收入可与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媲美。

在重庆九龙坡,有一位糖画大师刘贵兵,他用糖雕龙画凤,自创3D立体糖画,让糖画焕发新生。他的作品曾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甚至走出国门,将重庆的非遗文化带到新加坡、德国、美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是重庆糖画的唯一市级传承人,也是一位用一勺糖浆书写传奇的“甜蜜艺术家”。

▲刘贵兵的糖画作品。(图片来源:重庆巴人博物馆)

糖画的制作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复杂的技艺和多年经验。原料不过是麦芽糖、蔗糖,再加一口小火炉、一块光滑的石板、一把小勺。然而,真正的功夫在于糖料的熬制和画作的一气呵成。

熬糖是糖画的第一步,需要将糖浆熬到晶莹剔透,粘稠适中。随后,艺人用小勺将热糖液舀起,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将糖浆“提、拉、收、放”间勾勒成形。一条条糖丝在石板上飞舞,转瞬间化作龙凤花鸟、飞禽走兽。糖画一旦成型,便需小心翼翼地粘上竹签,用铲子轻轻一铲,便成了可赏可食的甜蜜作品。

在传统平面糖画基础上,刘贵兵大胆创新,开创了3D糖画,将糖画从“平面”变为“立体”。制作3D糖画如同“盖房子”,需要将各个部件精确拼接。经过多年钻研,他创作了许多饱含重庆特色的作品,如“单轨穿楼”“吊脚楼”等。这些立体糖画不仅精美,更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刘贵兵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刘贵兵供图)

正是这份传承与创新,让糖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3D糖画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如今,糖画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人们儿时记忆中那口“甜”的代名词。在刘贵兵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手中,糖画正在焕发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缩影。

文章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