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画的魅力:色形——林若熹中国画个展暨师生写生创作展亮相肇庆
更新时间:2025-03-10 11:11 浏览量:8
3月9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肇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黎雄才美术馆主办,肇庆美术馆、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广东岭南艺术研究院、肇庆市中国画学会承办的“色形——林若熹中国画个展暨师生写生创作展”在肇庆美术馆盛大开幕,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魅力。
开幕式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若熹,肇庆学院副校长肖起清,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书画院院长张热云,中国国家画院副秘书长张桐禹,广东美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林顺文,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莫肇生,广东体育协会会长方明治,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会长任玉桐,香港插花协会主席苏丽思,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美术馆馆长李小军,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张爱民,肇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刚,肇庆美术馆/黎雄才美术馆副馆长刘晓慧,肇庆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毛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工作室主任程裕灯,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钟铭枢,灯火里的故事-荀子人物访谈自媒体创办人郑丽虹,中国联通广州市总部5G办公室副主任陈大雷,广东天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克伟,梅州市平远梅畲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育杰,广东归元文化公司总经理方声野,汕头加源特种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晓沛、副总经理佘晓圳,汕头夕阳红公益慈善服务中心主任郑丽明,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温绿巍、袁子伟,主席团成员孔武、莫世峰等领导嘉宾以及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林若熹教授的学生出席了活动。肇庆美术馆/黎雄才美术馆专职主持人王聪主持了展览开幕式。
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美术馆馆长李小军,中国国家画院副秘书长张桐禹,灯火里的故事-荀子人物访谈自媒体创办人郑丽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若熹先后在开幕式中致辞。
李小军在发言中回忆了求学期间林教授的绘画作品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影响,认为林教授后来虽然去了北京发展,但依然很好地传承了岭南画派勇于创新的精神,能有幸引进林教授这样高水平的展览,对促进学校师生的美育熏陶、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肇庆地区的艺术交流起到很大作用。
张桐禹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林若熹的工笔画作品细致入微,注重色调和情调的表达,早已名满华夏、成就斐然,但最近这些年他并没有固守自己已有的艺术成就,而是通过一个工笔画的锥孔发现了更大的世界,在艺术上选择了更宽广的天地,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语言,这并非易事。
郑丽虹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前段时间采访林教授的心得体会,认为林教授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谦虚包容,淡泊名利,从不卖弄自己的学识,而且他的绘画往往能让人看到艺术以外的人文历史自然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能给人精神上的震撼。
林若熹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20世纪80年代在肇庆鼎湖写生以及那批画作参展的经历,并分享了多年来自己在艺术创作及教育中的感想体会,他认为艺术是很宽广的,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观者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因而希望观众能对他的画展提出更多的意见与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若熹致辞
为感谢肇庆美术馆对展览的大力支持,林若熹和他的学生刘艺菲分别将一幅国画佳作捐赠给肇庆美术馆收藏,肇庆学院副校长肖起清代表美术馆接收了作品。
林若熹教授向肇庆美术馆捐赠绘画作品
展览以中国现代工笔画名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林若熹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深入基层采风写生的作品为核心,共展出包括林若熹在内的32位艺术家的109件精美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表现形式丰富,涵盖了白描、工笔、水墨、写意、没骨、重彩等多种中国画技法,综合展现了林若熹及其学生在创作中对材料、技法及“色形”理论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成果。林若熹的作品根植于岭南传统笔墨的文化土壤,同时大胆借鉴外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多元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现代没骨画作品在水墨酣畅、色墨泼洒交混之中呈现出独特的肌理效果。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林若熹的艺术探索,也体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尊重个性,学生们在硕士或博士的学习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现场展出的作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3日,其间还将举行精彩的学术讲座,欢迎广大师生、市民群众前来参观交流,共同感受林若熹及其学生们的艺术魅力。
文、图|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陈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