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 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以读者角度还原更真实的张爱玲
更新时间:2025-04-02 01:15 浏览量:2
张爱玲,一个说不尽的人物,她的一生都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就像一部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
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
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
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
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
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
【郑州站】
2025-6-14、15
河南省人民会堂
宠粉时刻
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2025全国巡演启动,评论区留下你的“心愿城市”,我们将从中选出两位粉丝宝宝,送出话剧周边一份!
她在作家的身份以外,还拥有许许多多“始于作品,陷于才华,忠于品质”的狂热粉丝,他们试图走近民国才女们的人生,试图了解她们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成因。这一次,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将带我们走进充满传奇的民国才女——张爱玲,感受她波澜壮阔、充满力量的一生。
三线交织
聚焦都市情感话题
以旁观者的视角映射自己的人生
由林蔚然、王人凡编剧,李伯男、刘昊导演,浙江话剧团出品的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搬上舞台,再现一代才女张爱玲大起大落、桀骜不驯的一生。
纵观全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巧妙地将张爱玲和她的经典小说《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中的角色女子同台亮相,借由顾曼桢、王娇蕊、九莉的故事,讲述了张爱玲充满爱恨纠葛的传奇人生。
中国历史的动荡
旧式家庭生活的龃龉
自身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三条线交织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张爱玲,这种复杂性投射在她的作品里,产生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光芒,和一种直抵人性深处的神秘力量。从作家的经历审视作品,从作品的呈现回溯作家,我们试图找到其间的交汇点,邀约读者和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在各自的心中还原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张爱玲。
时空并置
时空并置:重温跌宕人生
《寻她芳踪·张爱玲》大幕拉开,将舞台分割成了三个时空:一侧是1943年的上海,张爱玲闺蜜炎樱与张爱玲弟弟张子静闲聊张爱玲性格养成记,亲近之情溢于言表;
一侧是1994年的美国公寓,在张爱玲逝世的前一年,张迷暗访公寓,寻觅她的蛛丝马迹,企图找寻闭门谢客的张爱玲踪迹;
舞台中心是2020年的现场直播间,一场关于张爱玲诞辰100周年的庆生仪式,张迷们时而大笑,时而落泪,在追寻张爱玲的同时,倾述了自己的甘苦人生。
三个时空的轮番上演,交织成寻觅丽人的三条脉络线,在重现张爱玲坎坷人生时,将《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作舞台演绎。于是,张爱玲潜藏在字里行间的隐秘踪影也被一一呈现。
时空转换
这部话剧以近八十年的时间跨度为背景,通过三个时空的交替运用,以立体透视的多种维度,深入追寻和探索了张爱玲的人生和文学成就。剧作自由地在不同时空之间转换,呈现出点线结合、简繁相济、轻重皆宜的艺术效果,使得人物传记戏剧的结构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更是让观众以全新的方式感受到了张爱玲及她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寻她芳踪·张爱玲》中的张爱玲,已非单纯的作家张爱玲,她化身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即身世悲苦的知识女性顾曼桢(《半生缘》),新派知识女性盛九莉(《小团圆》),一个温良贤淑操上海口音的孟烟郦、另一个热情火辣操北方口音的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些人物均出自张爱玲之手笔,却也与她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呈现,由她来自编自导自演,除了带给观众审美思考外,更增添了时代和人生的苍凉况味。
当舞台上另一层架高了的铁台轮转起来时,
《半生缘》里的顾曼桢与沈世钧在大雪纷飞里断了联系,那一封封寄出的信件变成一片片洒满舞台的雪花,满目凄迷;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保拿着苹果,与王娇蕊眉目留情;
《小团圆》里的盛久莉与邵之雍在琉璃灯前签下一纸婚约,“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多重时空的交响,多番情感的酝酿,多种人生的演绎,其中串联起舞台的关键人物便是一代传奇女子,张爱玲。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浓缩成凝练的两个小时,张爱玲跨越时空的尺度,在舞台上静静踱步,这是丽人在光影里留下的一抹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