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时间穿戴艺术」IMHOF设计总监聊如何把座钟戴手上

更新时间:2025-04-02 15:56  浏览量:2

一、灵感溯源:从海归座钟到腕间建筑

“将一座旅行海归时钟戴在手上,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对历史的重新解构。”IMHOF设计总监在专访中如此诠释Arthur系列腕表的设计哲学。

在Arthur系列中,表圈的滚花纹路直接复刻自1960年代的海龟旅行时钟外圈,设计师通过3D激光雕刻技术,将黄铜座钟的厚重感转化为精钢材质的细腻纹理。“每一道凹槽的深度必须精确到0.1毫米,才能还原座钟齿轮的力学美感。” 而表盘中央的菱形图案,则提取自IMHOF家族徽章中的汝拉山脉轮廓,通过纳米镀层工艺呈现渐变光影,仿佛将瑞士雪山浓缩于方寸之间。

这种“建筑微缩艺术”并非孤例。英国首饰设计师Vicki Ambery-Smith曾将建筑结构融入珠宝设计,IMHOF则更进一步,将功能性机械与美学符号结合,让腕表成为“可佩戴的座钟”。

二、工艺革命:珐琅与机械的时空对话

“珐琅是时间的颜料,机械是时间的骨骼。”设计总监如此形容IMHOF的工艺逻辑。Arthur系列珐琅定制版腕表的珐琅表盘需经过7层釉料叠加,在1200°C窑变中形成独一无二的色彩层次。以“午夜蓝”表盘为例,其灵感源自拉绍德封冬夜的星空,工匠需在显微镜下以24K金箔打底,再逐层烧制钴蓝与靛青釉料,成品率不足5%。

机械部分同样充满挑战。为将座钟的八天动力机芯微型化,团队历时三年研发出直径28毫米的自动上链机芯,采用硅质游丝和陶瓷轴承,动力储存提升至65小时,日误差控制在-2/+4秒。设计总监透露:“机芯夹板的雕花并非装饰,而是复刻了1924年原版机芯的纹路,这是对Arthur Imhof时代的致敬。”

三、设计悖论:如何在6厘米内平衡历史与现代

腕表设计面临的核心矛盾是:如何将座钟的宏大叙事压缩至腕间尺度?IMHOF的解决方案是“符号提炼”与“比例重构”。

以表耳设计为例,其三层阶梯结构源自1940年代IMHOF壁炉钟的底座,但长度缩短40%,以适应现代佩戴舒适度2。表链的可微调系统则借鉴了中世纪盔甲关节,通过六档卡扣实现无需工具的快速调节,这一设计已申请专利。“我们要让历史符号‘隐形’于功能之中,而非浮于表面。”设计总监强调。

色彩运用同样体现平衡之道。深绿色表盘复刻自梵蒂冈四面钟的珐琅釉色,但加入石墨烯涂层增强抗刮性;玫瑰金表壳的镀层厚度精确至2微米,既保留复古光泽,又避免氧化褪色。

四、争议与突破:当保守派遭遇创新派

Arthur系列的推出引发两极评价。传统藏家批评其“过度依赖历史IP”,而年轻消费者却追捧“低调的时空穿越感”。设计总监坦言:“最大的挑战是说服团队接受‘不完美’——复刻钟楼齿轮纹路时,我们刻意保留0.05毫米的误差,因为绝对的机械对称会失去手工温度。”

品牌还面临技术伦理争议。有评论质疑:“将座钟元素移植到腕表是否是一种偷懒?”设计总监回应:“这不是简单的缩小,而是时空维度的转换。当你凝视Arthur腕表的表盘,看到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一座钟楼的百年呼吸。”

五、未来蓝图:时间艺术的终极实验

IMHOF正筹备更具颠覆性的项目:2026年计划推出“全息珐琅”腕表,利用激光全息技术,在表盘上动态重现伯尔尼钟楼的整点报时场景。此外,品牌与拉绍德封钟表博物馆合作,将十万份历史图纸数字化,并开放给独立设计师创作衍生作品。“我们希望时间艺术不再局限于佩戴,而是成为可交互的文化载体。”

结语

IMHOF的设计哲学,本质是一场“时空的折叠游戏”。它将中世纪的钟楼齿轮、文艺复兴的珐琅美学、21世纪的纳米技术,压缩进一枚腕表的方寸宇宙。正如设计总监所言:“真正的奢侈,不是价格的堆砌,而是让每一秒的流逝,都承载着文明的重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