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绽放时代光彩:“百师坊杯”全国剪纸艺术丝巾文创作品展启幕
更新时间:2025-04-02 17:54 浏览量:4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吕婷
3月28日至30日,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百师坊非遗街区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百师坊杯”全国剪纸艺术丝巾文创作品展揭幕仪式与全国首届剪纸文创研修班开班仪式。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与掌上非遗平台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20余省份的剪纸传承人、艺术家代表及文创领域专家。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常务副会长林争、掌上非遗平台创始人戴齐良、世界非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兆威、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栾旭初、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青等领导出席,以“传统技艺现代表达”为主题,开启非遗活态传承创新实践。
活动合影 图片来源:千岛湖文渊狮城百师坊
非遗传承新篇章:揭幕仪式开启文创征程
3月28日上午10时,文渊狮城百师坊非遗街区,17个花球红丝带剪落,全国剪纸艺术丝巾文创作品展启幕。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常务副会长林争致辞表示:“这是剪纸艺术首次系统性对接现代服饰产业,通过丝巾这一时尚载体,让千年剪纸走进当代生活场景。”
活动现场,初评展出的170多件作品构成的“剪纸艺术矩阵”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从近500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历经专家组、评审组、社会组三轮评审,充分展现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度碰撞。来自上海丝帛剪纸文创项目负责人尤彩霞介绍:“这些服饰都是与丝帛剪纸纹样相结合,在面料上实现了创新。”
产学研深度融合:研修班构建创新生态
首届剪纸文创研修班与展览同步启动,开创了“理论+实践+产业”三维培养模式。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青强调非遗传承需要构建“三新”体系——新载体、新语境、新消费场景。课程设置涵盖数字设计、材料创新、品牌运营等模块,特别引入AI辅助设计,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
学员在百师坊非遗研学大厅亲身体验了“非遗数字化”,使用掌上非遗平台提供的AI设计系统,将想要创作的剪纸元素快速转化为可量产的丝巾纹样。通过智能算法辅助,三天就能完成从创意到打样,而过去设计一个复杂图案需要半个月。
文创赋能产业:丝巾新品发布引领时尚
文创新品发布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栾旭初揭晓了“传统纹样现代表达”研发成果。20套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丝巾系列,包含杭州文渊狮城剪纸纹样与北方剪纸的阴阳镂空技法。当剪纸传承人身着定制丝巾服饰进行T台展示时,传统纹样在真丝面料上的流动美感引发阵阵惊叹。
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千岛湖文渊狮城百师坊
本次发布的“剪纸丝巾”系列采用纳米级喷印技术,完美呈现多层剪纸立体效果。掌上非遗平台创始人戴齐良透露:“我们研发的智能配色系统解决了传统剪纸的单色局限,这款丝巾预售已超5000件。”
基地揭牌与创作热潮:非遗创新共同体与艺术实践并进
活动期间,重要时刻当属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千岛湖基地的揭牌仪式。这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复合型非遗空间集创作研发、数字转化、展示销售于一体,标志着“传统工艺+数字平台+基地”合作模式的正式落地,由戴齐良与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副会长沈雷共同揭牌。
同时,展览现场化身为创意工坊,百余名剪纸艺术家即兴创作。“脱稿剪纸擂台”和AI剪纸模拟擂台赛,展现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赢得满堂喝彩。研修班学员的结业作品——融合AI生成的“文渊狮城”系列也令人耳目一新。
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千岛湖文渊狮城百师坊
行业展望:构建非遗创新生态系统
在结业典礼上,戴齐良描绘了非遗文创的“三链融合”蓝图:“打通技艺传承链、创意设计链、市场营销链,让剪纸从博物馆走进生活,从工艺品升级为时尚品。”数据显示,本次活动的文创产品预售额已突破200万元,验证了市场对非遗创新的强烈需求。
王龙副会长在总结发言中透露,中剪会将通过文渊狮城百师坊基地的标准化输出,在全国打造剪纸文创体验空间。同时,与掌上非遗平台共建的“云上剪纸博物馆”将于年底上线,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剪纸作品的数字确权与交易。
剪纸文创研修班合影 图片来源:文渊狮城百师坊
此次活动见证了中国剪纸艺术从传统技艺向现代文创的华丽转身。老艺人轻抚数字丝巾,青年设计师重构传统纹样,体现了技艺传承与文化基因的创新表达。非遗保护要在时代语境中找到新的生长点,既要留住传统的魂,更要塑造现代的形,在守正创新中续写中华文明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