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搞艺术要有赤子之心
更新时间:2025-04-02 02:27 浏览量:2
陈子庄:搞艺术要有赤子之心
成都茶馆后巷里有个画糖人的老头,专爱蹲在青石板上画蝌蚪。他用麦芽糖拉出细如发丝的尾巴,总要在末梢抖两下:"蝌蚪游水哪能笔直?得带着泥腥气扭。"这话倒像是陈子庄"赤子之心"的注脚。如今美院附中的孩子,六岁就学握笔三法,画荷花要数清花瓣层数,倒不如菜市场鱼摊边举着树枝在泥地上划拉的小孩,那歪歪扭扭的线条里,游着真正的虾兵蟹将。
见过某位获奖无数的青年画家,画室墙上贴着"每日百稿"的军令状。他画老松非要量准鳞片数目,画侍女连睫毛都根根计数。某日偶遇他五岁小儿在宣纸上泼墨,一团混沌中竟隐约见得黄山云海。父亲临摹三日不得其韵,气得撕了画纸——这场景活脱脱是陈子庄说的"鼓努为力",像极了用绣花针雕假山的匠人,功夫越深,离真山水越远。
景德镇有位做青花瓷的老匠人,七十岁了还保留着怪癖:每逢初一十五就蒙眼拉坯。那些歪嘴葫芦、瘸腿梅瓶在拍卖行抢破头,藏家说"器物里有股子稚拙仙气"。倒是他徒弟们做的规整器皿,摆在橱窗里像穿着制服的门童。老头有句糙话:"睁眼算计不如闭眼撒欢,你们那叫描红,我这才叫画魂。"
长安城书画市场最近出了件趣事。有人重金求购启功少年时代的涂鸦作业,价格比晚年力作还高三成。那些歪斜的"天下第一关",洇墨的"宁静致远",在放大镜下竟看出金石之气。反倒是当下某些书法家,把历代碑帖嚼碎了喂进笔锋,写出来的字像中药铺的戥子,分毫不差却透着药渣味。
江南某幼儿园翻修时,工人在旧墙皮下发现二十年前的儿童壁画。褪色的蜡笔画太阳长着三角形牙齿,彩虹倒着插进稻田。美院教授们连夜赶来临摹,说这比798艺术区的装置更有生命力。想起陈子庄的话,突然明白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供奉在玻璃罩里,而是像那个画太阳的孩子,啃着拇指上的蜡笔屑,把整个世界都涂成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