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流派的古琴艺术对话,共聆世纪琴脉的当代回响
更新时间:2025-04-02 14:24 浏览量:2
何为真正的“琴人”?
刘蓉珍先生生于1925年,自幼浸润于广陵琴韵之中,师承广陵派第九代宗师孙绍陶习古文,随父亲刘少椿先生操缦弄弦、吟唱昆腔。从镇江女子师范的琅琅书声,到宛虹桥小学的杏坛耕耘,再到耄耋之年仍登台抚琴的身影,她用一生诠释“琴人”二字的分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25年3月22日,“广陵追忆 琴音留痕”古琴名家音乐会暨纪念刘蓉珍先生百年诞辰在千年运河畔奏响。这是一场跨越流派的古琴艺术对话,也是一次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情凝望。
音乐会上半场精彩演出:春风作笺琴为墨,且看广陵琴音写下的百年新诗篇
《流水》
古琴演奏:曾成伟
《流水》据《天闻阁琴谱》喻绍泽传授,蜀派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曲名源自《列子·汤问》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该曲经清道士张孔山加工,以其发明的「大打圆」、「小打圆」、「猛注」、「摆揉」等技法加进了第六段而成「七十二滚拂流水」。
《墨子悲丝》
古琴演奏:梅世军
《墨子悲丝》是广陵派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其曲调深沉悲凉,表达了墨子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性本善的思考。广陵派的演奏技法在《墨子悲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细腻的指法、丰富的音色变化等。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走手音”和“滑音”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和表现力。
《普庵咒》
古琴演奏:王鹏
《普庵咒》又名《释谈章》,斯曲为普庵禅师之梵呗后人以律调谱入琴操。其音商,次于宫,于五行为金,而位乎西。盖梵有二合、三合、四合之韵,昔做僧梵于给园,取其昭格神人,荡涤邪秽。其曲圆净淡雅、声肃音清,如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入丛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涤荡心灵。
《梅花三弄》
古琴:李凤云 箫:王建欣
琴箫合奏《梅花三弄》据《蕉庵琴谱》(1868年)张子谦传谱,晋代桓伊善以笛奏此曲,唐代颜师古移入琴谱。其音清爽,有凌霜之趣,非有道者,莫知其意味也。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音韵也。古人评此曲是“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杨青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乐曲描写了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风静沙平、水静沙明的秋景,其意在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本曲据李祥霆先生演奏谱。
《樵歌》
古琴演奏:刘扬
此曲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其在《神奇秘谱》中描述琴曲背景原文是:“曜仙曰,是曲之作也,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欲希先贤之志晦迹岩壑,隐遁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自以为遁也无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