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在浙大美育讲堂首讲书法作为“艺术”的审美史、学科史、创作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09:35 浏览量:2
报告厅
为配合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基础馆举办的“翰墨传薪——浙江大学书画篆刻创作教学成果汇报展”,进一步推进校园美育和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3月29日,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与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浙大美育讲堂”首讲,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基础馆3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为本次首讲主讲人,讲座主题为《从“书法美育”出发——书法作为“艺术”的审美史、学科史、创作史》。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林如主持讲座。
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陈振濂围绕“知识·思想·实践·创造”四个关键词,分“《上编:书法学习篇》”“《下编:书法创作编》”及“尾声”三部分,为浙大师生和校外书法爱好者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的书法美育课。
在“书法学习篇”中,陈振濂通过各类图像与细致讲解向听众梳理了书法史发展中“书法美”呈现的三阶段,即:(1)以用代美、用中有美的“书写”时代;(2)以美引领书写的“书法”时代;(3)走向独立艺术门类和展厅文化的“作为‘艺术’的书法时代”。随后,陈振濂指出书法需要“守正创新”,介绍了为此需要的“书法学学科”“书法美学”理论准备,并详细阐述了“书法美育”的思想观念及已取得的诸多研究与实践成果。
在“书法创作篇”中,陈振濂提出了从“写端正、正确的毛笔字”到“创作完成‘是书法,又是未曾见过的书法’的新时代书法代表作”的书法作品评价九个层次,并邀请听众现场互动进行自我定位评价。随后,陈振濂介绍了“书法创作学”的思想理论成果,并以自己的“阅读书法”“匾额篆书”“审美居先”和“学院派书法”的创作经验为例展开了关于书法“守正”与“创新”的讨论。最后,陈振濂还介绍了学术成果著作集、“专业教育”“科研印谱”等相关学术成果。
陈振濂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列举众多传统书法经典,从中抽离并剖析了对书法经典美的各种表达和理解,既为大家解释了书法的相关知识、知识中包含的思想支撑,又有关于书法的实践技能、书法的创造和创新理念关照,从四个关键点来重构书法艺术的定义,也为书法在当代作为技能书写到作为艺术美的培养这一功能转变的必然性,提示出书法美育在当代的意义。
现场提问
在提问交流环节,三位提问人分别就颜真卿书法的临帖与学习、沙孟海先生的书法成就与作品归类、书法展览的表现形式与未来可能等问题进行提问。陈振濂与现场老师就以上问题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
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反响热烈,纷纷表示陈振濂分享的前沿思想与创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宝贵的知识不仅让大家对书法美育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感悟,更促使众人对书法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心中满怀着对书法艺术前景的殷切期待 。
讲座现场
《书法报·书画天地》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0062
编辑部热线:027-86780331
中国重阳书画展合作单位
汉兰笔庄
无边茶院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重阳书画展合作单位持续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