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同台 为川剧帮腔艺术“帮腔”
更新时间:2025-04-03 12:34 浏览量:1
人民网记者 郭莹
在四川话里,“帮腔”有附和、支持之意,也可指为人“撑腰”。
在川剧表演中,帮腔是高腔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演员后台帮唱,衬托主演唱腔,渲染舞台气氛,抒发人物情绪,给予客观评价。长期以来,帮腔演员隐于幕后,这也导致这种艺术形式易被人忽略。让帮腔艺术发扬光大,急需加强宣传与推广。
近日,由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四川省川剧高腔帮腔学术研究会在成都召开,川渝两地川剧名角名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提高帮腔的知名度、影响力探路,为川剧帮腔艺术“帮腔”。
川剧第一代女帮腔,重庆市川剧院川剧演员戴彩萍回忆帮腔历程。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音声为媒 演绎“画外音” “内心戏”
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一开嗓,高腔嘹亮,惊艳全场。本次研讨会上,87岁高龄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戴彩萍亮相即成焦点。戴彩萍是新中国成立后川剧第一代女帮腔演员,她14岁开始学习川剧,曾就读于重庆市川剧女声专业帮腔训练班,后进入重庆市川剧院担任领腔。
年轻的时候,戴彩萍吹拉弹唱样样皆通,是剧团表现突出的“全褂子”,在长达40多年的帮腔生涯中,她帮过的戏不下百部。提及帮腔,她的话匣子打开就停不下来。
“过去,帮腔由鼓师领腔,锣鼓场面一唱众和。1952年,川剧改革,业内专家设置专职帮腔人员,并建议增加女声帮腔。”回忆当年,戴老难掩激动,“这是川剧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自此,我们这些女帮腔演员开始推动川剧艺术走向全国。”
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艺术室主任、国家一级演员马丽看来,帮腔是川剧一绝,“它可以起腔定调、唱景抒情,还可以表现人物喜怒、推动剧情发展。可为‘画外音’,也可为‘内心戏’。”
“比如,川剧选段《杜十娘投江》里,盐商孙富与负心人李甲互相争吵扭打,此刻帮腔便唱‘你两个都是坏东西’,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二人进行评论。”
“再比如,新编现代爱情川剧《爱情天梯》里,女主角因比男主角年长,有‘想爱不敢爱’的顾虑,此时就以‘姐姐大你十岁’的帮腔从旁表达她爱在心、口难开的矛盾内心。”
老中青同台,唱演交融,是此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与会者情到深处,即兴演唱,富有穿透力的音色“高可入云霄,低可进心房”,直观展现了帮腔艺术的丰富内涵和极强感染力。
“川剧帮腔是高腔的核心表现形式,两者密不可分。”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获奖者刘芸介绍,“高腔曲牌的起承转合需通过帮腔实现,而帮腔的艺术效果则要依托高腔绽放。”
刘芸现场演绎《荆钗记·刁窗》中女主角钱玉莲刁窗而出的片段,形神兼备,声情并茂令现场观众动容。“你看,这段戏中,女帮腔音色悲凉轻柔,由此凸显出女主角内心的悲愤交加与凄凉绝望。”她说,“川剧中帮腔的加入,让观众听觉与视觉珠联璧合,感官体验被进一步放大,其独特艺术魅力由此体现。”
刘芸现场演绎《荆钗记·刁窗》选段,原成都市川剧院女领腔李建英帮腔。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理论为引,推动帮腔守正创新
川剧是弦歌式的舞台艺术,需回望来时路,更需开启新征程。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帮腔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在守正中一直力求创新,部分新编戏与现代音乐元素正在尝试紧密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初,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沙梅先生任剧本创编和作曲、夏阳任导演的川剧《红梅赠君家》,开创了川剧音乐改革之先河,作品在高腔中加入交响乐伴奏,在帮腔中采用合唱形式,使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令人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老中青三代专职女帮腔演员。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近年来,不少业内专家学者也通过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对川剧帮腔进行深度剖析,打开看待这一艺术的全新视角。
成都市川剧院女领腔李建英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帮腔表演,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谈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帮腔演员时,她引用了川剧名角张德成先生的话,“一名戏曲演员要演好一个戏,必须做到‘四要’,即晓其事、知其人、明其理、通其情。这个道理同样可用于帮腔表演。”李建英说,一个好的帮腔演员,表演时要有韵道、用劲道、有味道,才能刻画表现好人物,推动剧情。
“帮腔可以声腔造景,取代语言叙事,实现‘无声胜有声’。”研讨会上,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副教授杜梦甦从声部、结构与空间三个纬度入手,解析川剧帮腔的叙事张力。“帮腔不帮人,帮的是戏的魂。”她进一步阐释这句话的含义,这个“魂”是中国戏曲的程式与自由、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永不停息的张力博弈。
提及创新,杜梦甦介绍,如今,川剧帮腔也在技术赋能下呈现更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从传承、传播、创作和体验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比如,构建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场景,通过声场3D建模,帮腔在云锦织就的声波经纬中绘制山河图卷,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吟啸九霄。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将川剧帮腔作为单独课题进行研究,这在业内尚属首次。
“会上,大家见证了川剧高腔帮腔的独特之美,也表示愿意助力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播传播。”刘芸表示,加强对帮腔的课题研究很有意义,但也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科学系统理论研究引领川剧发展,在传统程式间融入现代音乐语汇,让川剧高腔帮腔艺术传古韵、展新生,推动成就川剧艺术永恒的审美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