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赋能人大工作 绘就文化强市新图景——省人大书画院院长叶双瑜一行莅泉调研指导工作
更新时间:2025-04-04 09:10 浏览量:3
3 月 25 日至 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人大书画院院长叶双瑜一行莅临泉州,就“新时代人大书画院建设”展开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泉州市人大书画院工作成效,并为深化人大书画院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温佳禄,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原副巡视员、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方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调研员、省人大书画院副秘书长章苏晋,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人大书画院院长吴友才等陪同调研。在晋调研期间,晋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仁达、副主任黄文福陪同调研。
实地调研:解码泉州艺术生态的“世遗密码”
调研组首站来到鲤城区源和 1916 创意产业园刺桐艺术馆,参观正在举办的“城色・2025”美术书法诗词联展。叶双瑜院长在《印迹・开元寺》《古城西街》等海丝题材作品前驻足品鉴,对展览“艺术 + 城市”的创新策展理念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泉州以世遗城市为画布,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世界遗产保护条例》融入艺术创作,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对话。
在考察心美术馆、蔡笃取油画馆、晋江市书藏楼美术馆、晋江市福璞美术馆等民营场馆时,调研组详细了解“政府 + 民营”文化共建模式。叶双瑜院长对泉州多元艺术生态表示赞赏,特别提及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的国际影响力,强调“民营美术馆不仅是艺术展示的窗口,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生动注脚”。
座谈交流:擘画人大书画事业发展蓝图
在专题座谈会上,叶双瑜院长高度评价泉州市人大书画院工作成效,指出其具有四大亮点与特色: 一是泉州优势多。依托改革开放先行区、历史文化名城、海丝文化遗产等多重优势,形成“世遗泉州”独特艺术标识。 二是办展起点高。如近年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70 周年等展览,策划精心,精品频出,实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设力度大。市人大书画院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四是工作筹划深。泉州市人大书画院历次书画展紧扣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将书画艺术深度融入“双联”工作(联系代表、联系群众),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人大 + 文联 + 县区”协同创新模式。
针对新时代人大书画院建设,叶双瑜院长提出“五再” 工作要求:
认识再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文化艺术反复强调。就人大常委会深化工作而言,这也是落实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体现。要立足人大职能定位,结合法制宣传,以艺术形式讲好新时代人大故事。通过三重结合,将人大书画院工作与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市委中心任务、人大职能深度融合;要实现“双向赋能”,以书画艺术阐释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回应群众文化新期待。
力度再加大。泉州市人大书画院要在已有工作成效基础上,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落实领导责任、完善组织架构、强化条件保障,落实全省人大书画院院长座谈会提出的工作“八个有”要求(有得力的领导、有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有高水平的服务队伍、有创作交流的固定场所、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有一场主题书画展、有区域交流机制),推动人大书画院工作蒸蒸日上。
工作再落实。一要发挥桥梁作用,通过艺术活动密切 “两个联系”(机关 - 代表 - 群众),精准服务,开展“书画艺术下基层”活动,让人大书画工作走进人大代表、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让书画艺术服务社会、贴近群众,打造文化润心工程;二要参照兄弟地市做法,积极推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人大书画院,形成全域覆盖的工作网络;三要加强活动策划,提升办展、策展水平;四要发挥泉州世遗之城艺术创作资源丰富优势,组织人大特聘书画师聚焦海丝、非遗等主题创作。
机制再创新。要积极探索,完善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参照省人大书画院经验,推动将人大书画院管理职能纳入人大机关党办“三定”方案,争取财政单列预算(如省人大书画院年度预算 60 万元)。
成效再拓展。泉州有着诸多条件优势,要大力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敢为天下先。泉州市人大书画院各项工作要在全省走前头、树标杆,为推动泉州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调研组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古城新地标——泉州市工艺美术合作社“非遗活化”项目,对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创新并重”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此次调研为泉州人大书画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泉州市人大书画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艺术创作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为建设文化强市、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