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丨冷洪奎作品赏析
更新时间:2025-04-03 20:58 浏览量:2
冷洪奎,男,斋号,墨玉堂,1958年出生,辽宁盖州人。毕业于旺兴仁中学,进修于熊岳党校。现为盖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中国的古圣先哲们开始将鱼当作一种精神符号来谈论。”因此,绘画中以鱼入题,美学内涵不外乎二:一取其吉祥之意;二取其自由的象征。古代画鱼力求其活泼情状历史上画鱼的名家很多:据记载,五代后唐时,有袁羲善画鱼,能“穷其变态”;宋时有徐白、徐泉、徐易等人专门画鱼,元、明、清三代也都有以画鱼而著称的画家。不过梁江介绍说,早期有关鱼的绘画流传下来的比较少,花鸟画在宋代才受到重视,成为成熟、独立的门类,“宋徽宗时编撰的《宣和画谱》将中国的绘画题材分为十门,鱼龙名列其中,可见宋代皇室对鱼的喜爱。”
这幅《鱼乐图》,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为水底的神秘世界,一群鲤鱼游动着,边角式构图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使得水底世界更加神秘莫测。伴随着鱼的游动,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鱼的画法采用了没骨墨染法,线条流畅,富有动态感。“鱼乐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这幅画便是画家冷洪奎先生的精品。以鱼入题取其吉祥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个美好的意象,“鱼乐图”也成为中国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探其原因,鱼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生殖繁盛、福泽绵绵的含义,后世更取“鱼”的谐音“余”,迎合人们向往生活富余、安定的心理,而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鱼悠游自在,是精神自由的象征。梁江解释说,“我们从农耕社会走过来,最开始是渔猎生活,鱼可谓是与人类生活最早建立关系的动物之一,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关鱼的图像非常早,也非常多。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先秦帛画以及汉代的画像石、鱼瓦当上,都已有鱼形图像。
可以说,在画鱼时,艺术家普遍强调一个“活”字,《芥子园画传》中的“画鱼诀”提到:“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象。见影如欲惊,噞喁意闲放。浮沉荇藻间,清流姿荡漾。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若不得其神,只徒肖其状。虽写溪涧中,不异砧俎上。”强调画鱼要画出鱼在水中悠然自若,否则就与砧板上的食材无异。
冷洪奎先生取法齐白石和张大千写意花鸟,取其滋养,蜕其躯壳,是明智之举。总之,冷先生笔下的鱼更加写意,他的花、鸟、昆虫,既有民间的鲜活明艳,也具文人气息情趣,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