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美院教授“天书”遭群嘲:是书法革命还是艺术丑闻?

更新时间:2025-04-05 19:45  浏览量:2

一支拖把大的毛笔,三十米长的宣纸,墨汁飞溅间写下无人能识的狂草。中国美院教授梁小钧的创作现场,总像一场行为艺术——围观者目瞪口呆,网友痛骂“鬼画符”,书法界却奉其为“前无古人”的革新者。

“癫张狂素”曾是赞誉唐代草圣的成语,如今却被网友戏谑地套在梁小钧身上:“疯子的狂草至少能看懂三分,他的字连标点符号都找不到!” 争议的焦点,在于其作品《望海潮》——107字的宋词化作一团墨色风暴,连中书协副主席陈洪武都惊叹“若使杨凝式再世,亦不过如此”。可当专家们高呼“吞吐宇宙之气概”,普通观众却连半个字都认不出。这究竟是书法进阶,还是集体审丑?

传统书法讲究“形神兼备”,怀素的《自叙帖》虽狂放却字字可循,王羲之的《兰亭序》更将法度与性情融为一体。反观梁小钧的巨幅创作,网友犀利吐槽:“古人用毛笔写公文书信,今人用拖把写天书流量”。更有人翻出七年前旧账:同是柳永词作,早年尚能辨字形,如今却越写越像“心电图暴走”。面对质疑,支持者搬出“艺术突破论”——“草书本就不为识字,气韵流动才是精髓”。

这场笔墨官司,撕开了艺术与大众的认知鸿沟。当天津美院的孩子们用稚嫩笔触写下“不想被催”时,人们感动于字里藏着的鲜活生命;可面对学院派“天书”,大众只剩困惑与愤怒。书法究竟是服务视觉还是服务心灵?若连基础字形都可抛弃,是否意味着书法将沦为小圈子的密码游戏?

值得玩味的是,梁小钧并非孤例。从徐冰的“伪汉字”到曾翔的“吼书”,争议性创作总在颠覆传统边界。支持者视其为打破僵化的先锋,反对者痛斥“亵渎文化”。古语云“书者,心画也”,当书写者不再关心观者能否读懂自己的“心画”,这场革新是否已背离初衷?

艺术的河流永远需要浪花,但浪花若脱离河床终将干涸。梁小钧的探索或许给书法注入了新血,可当作品只剩形式震撼而失去文化共鸣,这场实验还能走多远?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先把字写明白,再谈吞吐宇宙吧!”

文章信息来源:2025年1月13日搜狐网《这水平也能成中国美院硕士?写30米狂草像“天书”》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