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光影盛宴迎收官,观众热情再升温 沉浸式体验,十年光影镌刻“中国故事”

更新时间:2025-04-05 22:24  浏览量:2

随着展期进入尾声,正在郑州博物馆展出的“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郑州巡展”近两日迎来又一波观展热潮。

这场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省文联、郑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艺术盛宴,自1月22日启幕以来,以近150幅(件)摄影佳作,生动呈现了十年来时代发展的波澜壮阔、百姓生活的火热图景和摄影创作的繁荣气象,成为郑州市民节假日期间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
光影盛宴迎收官,观众热情再升温
尽管展期长达两个半月,但临近尾声,展厅内依旧人流如织,不少市民专程从洛阳、开封等地赶来,只为在闭展前“打卡”这场光影盛宴。
据了解,展出作品主要从2014年以来中国摄协的重要品牌活动,特别是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入选、获奖作品中,由中摄协反复甄选而出的佳作,摄影作品和装置作品130余幅(件),视频作品11件。

记者在展厅看到,《中国龙》《悬崖村》《高考出场“一字马”》等作品前围满驻足讨论的观众。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感叹:“这些照片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让我们感受到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温暖与力量。”
在陈晓峰作品《针孔与太阳》前,多名摄影专业学生驻足探讨技术细节。河南大学摄影系学生王同学表示:“针孔成像的物理特性结合数码后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呼应了展览对影像创新的探索。”
郑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繁花竞放”作为难得一遇的摄影展览,以鲜明的主题性和艺术性吸引观众,和馆内其他展览形成鲜明对比,展览累计接待观众已超20万人次,清明假期前两日客流达3.3万。

沉浸式体验,十年光影镌刻“中国故事”
展览期间,除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之外,线上线下的“民间讨论”热度持续攀升。网友留言称:“从歼-16的雄姿到大凉山孩子的笑容,镜头下的中国故事直抵人心。”
许多观展市民在社交平台分享影像记忆,用不同方式传递对这场光影盛宴的共鸣。市民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女儿与《生命的礼物》作品的合影,配文:“十年前被救助的小女孩已经长大,这张照片让我们懂得生命的延续就是最美的礼物。”该条动态获数百点赞,评论区有好友感慨:“展览把宏大叙事化作人间烟火,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通过“时代之光”“影像风华”“动感视界”三大板块的有机联动,既呈现了摄影艺术的多元创新,也构建起静态与动态、传统与科技的对话场域。展览的布展设计成为热议焦点。专业团队通过光影装置与空间布局的巧妙结合,将郑州博物馆1400平方米的展厅打造成一条“光影交织的艺术长廊”,引导观众从历史纵深走向未来想象。
艺术家纪白羽的装置作品《盗梦空间》,通过镜面反射与老照片拼贴,构建出时空交错的视觉场域,吸引年轻观众沉浸式互动打卡,观众感叹:“原来摄影展也能如此先锋!仿佛置身时空隧道,每一张老照片都在诉说:我们如何走到了今天。”
观众张先生先后驻足于原瑞伦作品《中国铁路50年》与才扬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出舱”的照片前,感慨地说:“钢轨延伸与航天凯旋并置,光影中读懂什么是中国速度——这不是冷冰冰的成就陈列,而是一部用镜头书写的民族史诗。”
艺术赋能城市:从文化惠民到产业共生
展览不仅受到市民、学生的喜爱,更收获摄影界与文艺界的高度认可。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郑更生所评价的:这次巡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筹备策划,以极高的展陈水准,将时代精神与艺术创新深度融合,表现出了郑州责任、郑州担当。
河南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的成功是“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助力郑州打造“摄影之都”城市名片。尤其是展览期间,中国摄影家协会与郑州市委宣传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犹如点亮中原大地的艺术灯塔,双方携手打造主题摄影精品工程,将助推郑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展翅齐飞。
展览将持续至4月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尚未观展的市民可抓紧时间前往,在“光影长廊”中感受十年变迁的震撼与温情,为这场艺术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文 徐宗福 图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