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风格图像席卷全网:艺术创新还是版权危机?
更新时间:2025-04-07 10:31 浏览量:6
宫崎骏执导的日本奇幻动画片《龙猫》自1988年上映以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龙猫》动画片截图)
作者:陈婕洺
为了重现四秒的地震逃生画面,日本著名动画工作室吉卜力在十多年前投入了15个月的时间去绘制,但如今只需不到三分钟,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就能生成一张吉卜力风格的图像。如此悬殊的绘制效率,预示着艺术创作进入全新时代,但也引发版权保护和人工智能训练数据使用权的争议。
美国人工智能巨头OpenAI于3月25日推出升级版ChatGPT图像生成工具,用户上传照片后,可输入指令,要求根据自己想要的风格重新绘制。相比其他艺术风格,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创立的吉卜力(Ghibli)手绘风格尤为受欢迎。一时间,各大社媒平台晒满了网民生成的吉卜力风格图像,连美国白宫和印度政府也加入创作。
这股吉卜力风潮不仅帮助ChatGPT拓展用户群,还显著提升用户粘性。据网络数据分析平台SimilarWeb统计,ChatGPT推出图像生成工具的首周,每周活跃用户就突破了1亿5000万,是今年的第一次。市场研究机构SensorTower也指出,平台在3月最后一周的全球下载量和每周活跃用户量分别较前一周增长11%和5%,应用内消费收入也环比增长6%。
全球民众蜂拥试用,平台因难以负荷而一再宕机。OpenAI不得不短暂加设算力限制,以免图形处理器崩溃。
吉卜力团队耗时一年多在动画片《起风了》中重现关东大地震人们逃难的4秒镜头。(日本放送协会纪录片截图)
ChatGPT通过学习大量数据和资料来生成内容。这背后涉及的版权归属问题,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如今是否又通过大规模抓取艺术家作品来训练模型备受关注。
美国康奈尔法学院及科技学院教授格里梅尔曼(James Grimmelmann)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OpenAI若未经事先授权,就训练模型复制某一特定艺术家的风格可能构成重大版权问题。
然而,各国法律对如何定义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侵权并无共识。梅尔曼说:“美国采取整体评估的方式来判断这类行为是否符合合理使用原则,日本则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制定了明确的例外规则。”
新加坡则尚未对使用受版权保护材料训练AI模型的情况制定明确法规。
OpenAI在图像生成工具的技术报告中称,他们采取了保守做法,设有所谓的“拒绝机制”,阻止用户根据在世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生成图像。不过,用户可以要求根据某一工作室、相对更宽泛的风格生成图像。OpenAI发言人还声称,许多用户已借此功能创作出更多原创作品。
对于ChatGPT图像生成功能是否构成侵权,吉卜力工作室和OpenAI都尚未回复《联合早报》询问。
模仿能力如此强大的图像生成功能问世,令艺术界不禁焦虑,对视为“身份证”的创作风格不受版权保护感到无奈。
新加坡插画家阿果(本名李高丰)受访时说:“这股宫崎骏风潮发酵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实际上并没有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可是,不论对象是人或机器,要阻止艺术风格被模仿并非易事。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知识产权法副教授瓜达穆兹(Andres Guadamuz)受访时指出,法律对身份权和道德权的保护,并不包括艺术风格。
身份权通常涉及与艺术家的名字、形象或名誉相关的权利。例如,未经许可使用某艺术家的名字进行广告或宣传,这侵犯的是艺术家的身份权,而非艺术风格。道德权则重在维护艺术家与其作品的尊严,防止艺术家的作品被歪曲、丑化或遭到其他有损声誉的改动,但这并非在保护艺术风格。
专注知识产权与科技的新加坡瑞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符懋军受访也分析道,定义艺术风格本就困难,更别说制定具体定义来执法。“此外,如果真能这么做,每位艺术家都会希望保护自身风格,但如果我们保护过多的风格,未来的艺术家是否还有空间去创作?”
去年,阿果绘制了一副国务资政李显龙与居民亲切互动的画作,画作后来在11月赠给了李资政。(受访者提供)
阿果担心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功能将冲击艺术工作者的酝酿空间。从事艺术创作约16年的阿果说,并非所有艺术工作者刚入行就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多数人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沉淀和不断摸索。可是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能腰斩新一代艺术工作者的成长周期。
他解释,如果人工智能令某种艺术风格泛滥,擅长这类风格的艺术工作者可能被迫不断改变和创新风格,这并不公平。
瑞典乌梅奥大学负责人工智能教授、人工智能政策实验室主任迪格纳姆(Virginia Dignum)也说,艺术风格不仅仅是技巧,它们还是生活经验、文化和身份的体现。
迪格纳姆受访时指出,将艺术风格简单视为AI可以不受限制模仿的素材,实际上破坏了创作者的身份和原创原则。她警告:“如果允许这种削弱道德规范的行为继续下去,我们会面临挪用行为却视为正常的风险,并贬低人类艺术背后的劳动与意义,而这一影响还会扩展到其他领域和行业。”
《龙猫》《千与千寻》等经典动画片背后的灵魂人物宫崎骏多年前曾批评AI作画缺乏对生命的同情与理解。
在2016年播出的纪录片中,宫崎骏在观看了由AI生成的僵尸动画片后,提到一位行动不便的友人。他说:“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他,我无法喜欢这样的东西。”
“制作它的人显然没有考虑到痛苦,这实在令人不快。你可以制造可怕的东西,但我不想与此有任何关系。这是对生命的极大侮辱。”
当年轻的AI制作者向宫崎骏解释,他只是想开发能如人类般作画的机器时,宫崎骏静默了许久。他后来感慨地告诉纪录片摄制团队:“我觉得我们正接近时代的终结。我们人类已对自己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