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光影长河中的永恒倒影:追忆长影表演艺术家叶琳琅

更新时间:2025-04-09 18:06  浏览量:6


2024年4月8日的子夜时分,当春城最后一班有轨电车驶过人民广场,93岁的叶琳瑯在光影与现实的交界处谢幕。这位见证新中国电影史册徐徐展开的表演艺术家,用七十年艺术生涯在银幕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时代印记。在流量为王的影视工业时代回望,这位长影厂"黄金配角"的离去,恰似一盏老式钨丝灯的熄灭,带走了那个崇尚集体创作、专注角色塑造的纯粹年代。

一、银幕镜像里的时代脉搏

在《平原游击队》的硝烟中,她是传递情报的农妇;在《虎穴追踪》的谍影里,她是隐忍克制的女特工;在《艳阳天》的麦浪间,她是坚韧不拔的农村女性。叶琳瑯塑造的127个银幕形象,构成了新中国集体记忆的视觉索引。她从不执着于戏份多寡,而是将每个配角都当作艺术生命体来雕琢。在《自有后来人》中仅有三场戏的日本军官妻子,她为此研读日军家书、揣摩异国女性的心理褶皱,最终呈现的角色让导演于彦夫惊叹"配角演出了主角的分量"。

二、胶片背后的工匠精神

在零下30度的长白山外景地,为拍摄《冰上姐妹》中三秒的滑冰镜头,时年26岁的叶琳瑯在冰面苦练两周,双膝布满淤青;《创业》拍摄时主动要求下油田体验生活,在采油工宿舍一住就是两个月。这种对艺术的虔诚,在当今绿幕拍摄盛行的影视工业中已成绝响。老搭档庞学勤曾说:"琳瑯的剧本永远写满批注,每个标点都浸着角色呼吸。"

三、淡泊明志的艺术家风骨

当"明星制"浪潮席卷影坛,叶琳瑯始终坚守在长影厂演员剧团的教学岗位。她首创的"角色根系训练法",强调从生活细节中构建人物逻辑,培养出王润身、宋晓英等数代演员。晚年面对采访,她总说:"我不过是胶片齿轮上的一个齿牙,真正不朽的是那些记录时代悲欢的作品。"这种将个体隐于集体、将名利让渡艺术的精神境界,恰是当下影视圈最稀缺的品格。

在数字影像吞噬胶片的今天,重看叶琳瑯在《甲午风云》中那段长达两分钟的无台词表演:她饰演的渔家女目睹战舰沉没时,从震惊到悲恸再到坚毅的眼神流转,胜过千言万语。这让人想起黑泽明对电影本质的诠释——"雕刻时光"。叶琳瑯用生命在银幕上镌刻的时光雕像,终将在电影艺术的长河中永远粼粼闪烁。当春城的丁香再度绽放,那些定格在胶片上的永恒瞬间,仍在向后来者诉说着一个艺术殉道者对光影的赤诚。#叶琳琅#艺术家#演员#逝世(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