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陵画派的当代演绎:罗建泉艺术中的传承与开新
更新时间:2025-04-10 16:10 浏览量:5
在当代画坛的星空中,罗建泉的艺术犹如一颗承古烁今的星辰,其光芒既来自金陵画派的文脉薪火,又闪耀着个性创新的当代光辉。作为张文俊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可染大师的再传弟子,罗建泉的艺术之路,恰似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墨线,在时光的长卷上勾勒出深邃而灵动的轨迹。
师承的因缘,在罗建泉笔下化作笔墨的重构。从傅抱石先生那里,他领悟到“其命维新”的创造精神;在钱松喦老先生的指点下,他参透了“以书入画”的金石韵味;而张文俊先生的言传身教,更让他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真谛。这些艺术基因的交融,使他的作品既保持着新金陵画派“笔墨当随时代”的革新意识,又在当代语境中完成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罗建泉独创的“罗家红”,堪称这种转化的美学结晶。那浓烈而不失典雅的红色调,既是对传统青绿山水的大胆突破,又暗合着中国美学“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学境界。在他的《万山红遍》中,朱砂的炽热与墨色的沉静形成张力,恰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冲突中达成和谐,在对比中见出统一。这种色彩语言,既是对李可染“黑入太阴”美学的反向探索,又是对傅抱石破墨技法的发展延伸。
在艺术哲学的层面,罗建泉的创作实践印证了“通变”的美学智慧。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水的雄强筋骨,又蕴含江南水墨的温润气韵;既恪守“六法”的笔墨规范,又敢于突破程式化的表现语言。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态度,使他的作品成为传统美学当代转化的典型案例。正如他所言:“传统不是用来重复的范本,而是需要重新解读的密码。”
当代艺术史学者指出,罗建泉的艺术价值正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可资研究的传承谱系。从李可染的“为祖国河山立传”,到张文俊的“笔墨当随时代”,再到他自己的"罗家红"体系,这条清晰的学术脉络,不仅延续了新金陵画派的精神内核,更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维度。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的现象,正是对其艺术史地位的权威认定。
在全球化语境下,罗建泉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自觉的范例。他的探索证明: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基础上的超越;最有价值的当代性,往往蕴含在对文脉的创造性延续之中。这种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艺术姿态,正是中国画在当代发展的正道。
个人简介:
罗建泉,字少泉,1962 年生于江苏宜兴,现居南京。
国家一级美术师金陵画派国画大家张文俊入室弟子李可染大师再传弟子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艺术学院教授江苏金陵画院院长中国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院常务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礼艺术大师晚红轩艺术馆馆长其山水受教于傅抱石、钱松嵒、张文俊、宋文治、魏紫熙等金陵画派大家,为当代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先后在南京、青岛、北京、长沙、陕西、甘肃、宜兴、雅安等20多个城市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多次出访俄罗斯、韩国、日本、夏威夷、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展览并获大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府等国家机构收藏。出版《金陵文脉 翰墨大家:罗建泉国画艺术专集》《金陵画派名家名作·罗建泉卷》《少泉漫笔》《大国大家大作·罗建泉篇章》《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罗建泉》《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罗建泉绘画作品选》等多部个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