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优质资源“转角可见”,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交出一年成绩单

更新时间:2025-04-10 16:09  浏览量:2

4 月 7 日,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如约而至,3万余名市民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夜校,开启 “第二课堂”。第二次入选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其持续火爆的态势,折射出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4 月 10 日上午,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友谊会堂召开,会议总结 2024 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并提出2025年工作要点。在2025年,上海将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

2024年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海市总工会持续打造 “上海职工文化季”品牌,为广大职工群众送上文化盛宴,每年职工参与达1000多万人次。松江、航天、船舶、城投等工会创排了以劳模工匠为主题的沉浸式情景剧并在全市巡演,其中松江区总打造的 《顾绣·印象》获2024年市优秀群文新作奖,并成功入选全总职工优秀舞蹈作品。

从 “一首歌”到 “一座城”,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市总工会组织上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让劳动者登上舞台、站上C位。以 “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为主题,邀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歌手代表走进 “网络大V”直播间,唱响对城市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静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犹如一张密实的网络,资源直达基层。立足 “一河、两岸、三区、四街”文化空间格局,静安打造了张园、丰盛里等15处 “家门口的好去处”;落地巨富国潮文化馆、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等项目;累计排布 “静图约书”柜等24小时自助图书馆18个。21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以及2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让优质资源 “转角可见”。

高质量文化IP也是静安的“名片”。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静安音乐节、世界咖啡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品牌联动,全年吸引客流超350万人次,带动商圈销售额环比增长135%。“艺术苏河”以苏河湾为核心推出30余条微游线路,串联50余场艺术展览,打造可漫步、可阅读、可体验的滨水文化长廊。静安还与上海歌剧院、爱乐乐团等机构合作,推动高雅艺术进园区、进楼宇、进商圈,实现文化“破圈”传播。

2024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

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上海音乐厅以艺术美育为纽带,构建普惠共享、创新多元的文化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

上海音乐厅2012年创立公益品牌 “音乐午茶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工作日午间持续举办的沙龙音乐会项目,已举办13年,目前累计举办2400余场,惠及近50万人次。有观众留下深情表白:“这杯30元的‘午间音乐咖啡’是我的精神食粮”。 “大师公益”系列则实现了艺术普惠的 “顶格配置”,国际大师以80元票价登台,十年间吸引近10万观众。免费服务大众的“银杏音乐会”每年12月举办,将上海音乐厅百年建筑外的自然景观转化为沉浸式演出场域,开票即秒空,近两年来还开启了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近百万。

“艺术教育品牌矩阵”覆盖从2岁幼儿到银发群体的全生命周期,既有专为2-5岁儿童设计沉浸式音乐启蒙课程的“八音小课堂”项目,也有精准服务亲子群体的“家庭音乐会”,针对7-13岁儿童设计艺术管理视角的社会见学活动“见习主理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设十年的 “艺术天空”板块持续聚焦惠民主题,引入世界顶级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创新演出形式,拓展公共空间,积极打造 “没有围墙的剧院”,打通高品质文化资源到群众身边的 “最后一公里”。

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马林斯基剧院、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柏林广播合唱团等世界级艺术团体都先后登上惠民舞台,为市民免费呈现一流演艺内容。如2024年 “非凡贝多芬”音乐会中,许忠执棒艺术节节日乐团以马拉松音乐会的形式演绎了贝多芬交响乐全集,让市民群众在 “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全球最优资源。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濮存昕参加艺术天空惠民活动,与孩子们交流。

扎根上海的互联网平台小红书以数字文化赋能公共文化建设。“追光的你,闪闪发光”人民路特别策划在上海、重庆、郑州和珠海四座城市的人民路上手绘城市暖心故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撬动用户分享追光故事,以点带面促进公共文化传播。

“非遗上新”计划吸引传统手工艺人入驻平台,通过短视频、图文记录技艺流程、举办非遗手工节等形式,累计传播超200项非遗,同时鼓励全民参与,形成非遗 “活态传承”新模式。

继续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品质空间

新的一年,上海将继续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品质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公共文化场馆,新增升级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融合拓展公共文化新空间。

上海将推进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馆、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马戏城中剧场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打造文化新地标。围绕打造 “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全市将打造200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新建3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30片市民运动球场、70条市民健身步道、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个市民 (职工)健身驿站、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海将在滨江水岸、绿地公园、广场集市等生活化场景中导入文旅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新一批融合化、高品质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认定一批“演艺新空间”“美术新空间”,培育50家社区旅游景点。

长宁区新开设的“帆书武夷城市书房”被纳入“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

上海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以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评奖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为契机,围绕重大节点、主题,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更多优秀群众文学艺术作品。以举办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旅游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为契机,向市民群众延伸提供公益服务。

在“城市美育”方面,上海将健全“全民、全龄、全域”美育体系,搭建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专业文艺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依托贯穿全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出更多市民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和创新项目。升级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办50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常态化、规模化提供公共艺术教育。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全新开设银发形象管理课程。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举措。上海将推动文博演艺资源、旅游产品线路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论坛展会、城市节庆等联动合作,以群文活动大人流激发消费新增量。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考古+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发展,深度推进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水可游憩,推出一批人文、艺术、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文旅项目。鼓励文博场馆、艺术院团主动对接参与书展、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开展“艺术天空”“现代戏剧谷”“城市草坪音乐会”等多元融合项目。支持在“一江一河”沿线和文博图美场馆周边区域发展文旅特色集市。

上海将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挖掘和数据服务,推动建设上海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家门口的数字苑”沉浸式视听馆、社区数字美术馆、社区直播间、桌面互动阅读、VR集控等新场景落地,覆盖全市70%以上街镇。

长三角一体化已是趋势,上海将聚焦长三角区域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推进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办好2025年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建强数字文旅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平台,促进文旅公共服务资源互通共享。继续实施“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促进地区间文化交流交融。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