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正在向教培机构蔓延!
更新时间:2025-04-11 19:33 浏览量:5
近两年,“消费降级”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在居民消费趋于理性、非必要支出缩减的背景下,教培行业——尤其是学科类培训、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机构——是否受到了冲击?不同城市的教培机构,又呈现出怎样的分化?
本文将从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新一线/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三四线及县城市场三个维度,分析消费降级对教培行业的影响,与大家一同探讨应对之策。
01
从海淀黄庄到县城小巷:
一场席卷教培行业的消费寒潮正在蔓延
教培行业,尤其是兴趣类培训,长期以来被视作“可选消费”。就业市场低迷,当家庭预算收紧时,家长往往会优先砍掉“非刚需”的教育投入。同时,线上免费资源普及,如各类AI工具、B站、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让部分家长选择了这类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替代方案。
在一线城市,教培机构林立,市场竞争本就异常激烈。消费降级的出现,更是让这片战场的硝烟愈发浓烈。
北京的海淀区,这个曾经被誉为"宇宙补课中心"的区域,一家高端英语培训机构,其校长无奈地表示,过去机构主打一对一的沉浸式教学,聘请的都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资深教学经验的教师,课程价格相对较高。然而,随着消费降级,家长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大幅提升。许多原本对这种高端课程感兴趣的家长,在权衡之后,纷纷选择了价格更为亲民的小班课或线上课程,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是刷信用卡来支付培训费用的,这是在前些年从来没有的。该机构的招生人数在过去一年里下降了近 20%,为了维持运营,机构不得不对课程进行调整,推出了更多性价比更高的套餐,尽管如此,机构的运营压力依然不小,利润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
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一家艺术培训机构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这家机构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绘画、音乐等艺术培训,教学环境优雅,课程丰富,师资力量强。但在消费降级的冲击下,家长们开始重新审视孩子的教育支出。一些家长认为,艺术培训并非孩子升学的刚需,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家长就会减少这部分的教育支出。该机构的负责人透露,他们已经明显感觉到报名人数的减少,尤其是一些价格较高的长期课程,报名情况更是惨淡。老生逐渐流失,新生招生困难,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机构一方面降低了课程价格,另一方面增加了体验课和短期课程的比重,让家长和学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先体验课程,再决定是否长期报名。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体验课和短期课程的利润相对较低,机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除k12年龄段的培训机构,成人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受到影响。
作为总部在北京的一家全国知名品牌的考研机构,在和其负责人沟通时表示,消费降级也影响到成人赛道,原来收费高的协议班,现在招生基本停滞了;线下一万多的班课,报名情况较往年也是下滑厉害,很多学生选择小几千的在线课程;原来普遍报几门课的,现在大多只报一到两门课。
02
二线战场:
价格战与信任危机
将目光转向二线城市,消费降级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位于杭州西湖区的一家学科辅导机构,跟以往的春季招生火热场面对比,今年招生情况并不是很好,家长在报名时会更加谨慎,会更加详细了解课程的价格、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等,决策的时间长。一些家长甚至会多家机构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价格更有优势的一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该机构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如团购打折、老带新优惠等,同时也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吸引更多的家长。但即便如此,机构的招生情况仍不如往年,经营压力明显增大。面对即将来的暑期招生,已经早早开始策划各类活动,希望能在暑期获得更好的招生效果。
四川成都著名的"补习一条街"——青羊区顺城大街,在不到500米的街道两侧聚集了20多家培训机构。每家机构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如"9.9元体验课"、"报一科送一科"、"三人成团立减1000"等,竞争十分激烈。遇到的一位妈妈告诉我,今年她把孩子的培训班从四个减到了两个:“编程和英语保留,乐高和绘画都停了。不是不想报,是真的要算笔经济账”。
03
县域教培的生存现状
而在三四线城市,消费降级对教培机构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收入有限,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家长们在教育支出上更加谨慎,捂紧口袋,即使有大型优惠活动,也很难带来较好的招生效果。
在河南的一座小县城里,一位从事教培行业多年的校长表示,现在的招生难度比以往增加了数倍。以前,机构通过发传单、做活动等方式,能够吸引不少学生报名。但现在,即使举办大型的招生活动,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学生也寥寥无几。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这家机构不得不减少教学场地的面积,精简人员配置,同时降低教师的薪资待遇。但这又导致了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质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江西上饶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王校长表示,2021年高峰期时学员数量是380人,今年已经缩减至102人了,其中超过70%的家长退费理由是"先保证主科学习"。而在消费降级前,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报1-2门学科类和1-2门的素质类培训,丰富孩子的综合素养,而在考虑经济的情况下,大多数家长现在只能选择刚需的产品。
结语:
晚上八点,走在街上,经过一家还在亮着灯的培训机构,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几位老师正在开会,白板上写着"暑期招生方案"几个大字,旁边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活动节点、策划方案和招生目标规划等。看到这一幕,想起了一位县城机构校长说的话:"现在确实难,但教育永远有人需要。只要我们比家长更懂他们的难处,比学生更懂他们的需求,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这句话也正好验证了,几天前在和北京和一家机构校长聊天时的话,他说到,“现在各行各业都很难,但你去问楼里的物业,就会发现坚持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定是教育企业”。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教培机构应该更加坚守。面对市场复杂变化,我们唯有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否则,将难以在这场消费降级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最终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