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2025香港春拍宫廷艺术精品欣赏

更新时间:2025-04-12 09:03  浏览量:1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估价待询)

高70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

来源: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购于上世纪80年代,后于家族中承传

此器呈凤尾尊式,通体绘青花五爪飞龙,姿态各异,气势万千,穿梭折枝繁花之中,枝叶翻转灵动,花朵各具风貌。穿花游龙,图案雄伟,气势恢弘,彷佛宣告海内之地,帝德无远弗届。此尊尺寸硕大,绘饰宏壮,为清朝瓷匠精工巧艺之左证,炫耀盛世辉煌,将雍正帝的思古之情,华丽雄浑之品味,纳于一身。此尊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强而有力,以堆栈法画制,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浓带黑斑效果,反映出当时瓷匠的高超技术。

穿莲龙纹可见于明永乐朝天球瓶,雍正年间,内廷常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雍正一朝慕古集大成,游龙穿花纹在盘、瓶等器成熟烧制,慕古创新,纹饰更加华丽繁琐,青花色泽独成一系。

在著名督陶官唐英领导之下,景德镇御窑厂瓷匠,取两宋名窑及明代官窑名瓷为典范,力求烧造出相同水平之器。此时所造之器,并非直接模仿前朝雏本,而是以当时的审美标准,重新诠释古器形及图纹。拍品造型应以元明时期龙泉窑凤尾尊为原型,景德镇瓷匠慕其雅、仿其式,却巧思独运,芳菲写意衬丰盈,轮花细谨展迭棱,终成当朝典范。

此尊纹饰、配色皆可溯源至明初御瓷。唐英十六岁入宫,进内务府伺候,涉猎清宫浩瀚收藏,是故洞察雍正皇帝之期许而制瓷。唐英汲取永宣二朝之三爪龙纹,所成范例若干,本尊可见唐英对此器形、纹饰之创新,三爪,怒目圆瞪,鬃毛秀密,龙角煊赫。

参考:南宋 陈容《九龙图》 (局部)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品

此器硕大宏伟,当为雍正御窑所制之佼佼者,查阅公私收藏,其制式相同者仅二例。参考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 年,图版89。另一相同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凤尾尊,1997年4月27日售于香港佳士得,编号76。

参阅(左):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凤尾尊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参阅(右):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凤尾尊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编号76

5230

清雍正 粉彩及珐琅彩「梅竹先春」芝仙祝寿图碗(880-1200万)

直径14.3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

来源:

1. 1958年至1961年英国驻北京高级官员,William Kenneth Slatcher C.V.O.(1926-1997) 先生旧藏,及其家族递藏

2. 巴黎苏富比,2016年6月23日,编号93

本品造型规整,胎质坚致,釉汁白胜霜雪,莹润可爱。粉彩绘折枝梅花于外壁,屈曲斜袅,横欹生姿,枝头吐萼含苞,风姿绰约。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寒梅画为五瓣双层,红梅萼片以淡粉彩敷染,花瓣略染胭脂红,白梅萼片以绿彩敷染,花瓣填绘玻璃白彩,两者对比鲜明,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梅树主干之间隙之中,又以洋彩技法绘就灵芝两颗,以呈现祝寿之意,并辅以仙竹为伴,丰韵傲骨。底部亦施白釉,正中双圈中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宫旧藏《胤禛行乐图 围炉观书》册页当中所绘已是深冬时节,胤禛围炉读书,身后阁栏后置一香几,上设青铜大觚,觚中插饰梅花与茶花,雅致之态与本品所绘如出一辙,极见意蕴。可见本品之出现必为胤禛亲自裁决挑选的结果,梅花月季之造型、设色为清初恽南田传派画法,当出自雍正朝恽派宫廷画家蒋廷锡、邹一桂之画稿粉本。雍正御制彩瓷花卉以逸丽清新著称,世人赞誉无数,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宫中画师为之画稿,上呈胤禛审核修裁同意之后,再交与御窑厂画手绘制成器。正是胤禛不遗余力的追求,将文人的意趣融进瓷器之中,开创了清代御瓷的新时代,成就后世不可企及的艺术巅峰。

此碗的纹饰描绘极为罕有,细观之,局部施彩应以突破传统的粉彩与珐琅彩相结合的方式绘就,通过对雍正时期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艺术风格、造诣等不同制瓷特点,望可初探其制作源由。本品之灵芝由蓝彩、红彩加以墨彩描绘,观之极富「内廷画珐琅」之绘画艺术风格,侧面印证了此碗的画意直接取自宫廷画师之笔法。且所绘桃树枝干皆呈一高一低之势,高矮错落,如有长幼尊卑之意。可见众馆藏雍正珐琅彩器上之洞石绘法雷同此法。此碗外壁亦用粉彩描绘桃花,或许是因珐琅料彩太过鲜,而粉彩在加入玻璃白后方可呈现出其色阶渐变质感,用其描绘花瓣、叶脉观感更为柔和,曼妙,更符合雍正帝对于唯美的美学高度。胭脂红用彩亦极为考究,因胭脂红料中含有纯金作为作色剂,故烧造后之色极为柔美,更富有色阶变幻,极具立体感,是如本品绘制桃花花瓣皆采用胭脂红料,表现出桃花甚为粉嫩之效。

参阅:清雍正 粉彩春梅灵芝盌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8日,编号3605

成交价:HKD28,975,000

参阅:清雍正 梅竹双清图碗

瑞士鲍尔收藏

5235

清雍正 粉青釉六联瓶(650-800万)

高24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

来源:

1. 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113

2. 伦敦苏富比,2020年11月4日,编号14

联瓶器形发源于东汉五管瓶、五联罐,历经各朝各代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其取珠联璧合之意,寓意「五岳齐天」。清朝雍乾之际,御窑厂摹古创新,极力烧造「玲珑转心瓶」、「四喜瓶」、「六孔花插」和「七孔花插」等同时融合烧造技术与想象为一体的新瓶式,而六孔瓶则更多见于乾隆官窑制器,为独具匠心之作。此类器物传世品极为罕见,一般多为乾隆时期所制,雍正时期甚少,堪称臻妙之品。

参阅:清雍正 冬青釉六孔瓶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

5208

清康熙 青花龙纹小茶叶罐一对(580-680万)

高11.2厘米 「大清康熙年制」

来源:

1. 民国著名古董行「荣兴祥」,北京,1945年以前

2. 纽约私人收藏

3. 纽约苏富比,1989年12月6日,lot 195

此对盖罐,于素凈白地上,仅绘逐珠龙纹,无须赘饰,此种清新雅丽的御用瓷器应为刘源设计,他与臧应选共同发展了康熙御窑瓷器,开创了与明代不同的风格,印证康熙官瓷之多样化与当朝特色。据《清代瓷器档案全集》载,「热河行宫梨花伴月西围房存康熙款青龙小盖罐10件。」依此描述,档案所载可能即为本品。热河是清代皇帝的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又称之为避暑山庄,这里所藏均为皇帝御用器皿,益可证本品之可贵。

纵览海内外公私收藏,类此品罕有,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纹饰大致相同但尺寸稍大的康熙青花双云龙纹罐,见2005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壹 上册》,图版45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形制近似的盖罐,同书双圈康熙年款,录于《故宫清瓷图录 康熙窑 雍正窑》,卷1(日本学习研究社,1977年版)图版9。鲍氏珍藏一例,刊载于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卷4,日内瓦,974年。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6日售出一件盖罐,编号163。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8日售一只盖罐类此,而本件拍品尺寸更为小巧,在造型上更显饱满圆润,可与兹参考。完全相同者见于纽约弗里克博物馆藏的一对,编号1965.8.164,刊载于博物馆网页。亦可参考著名收藏家胡惠春先生旧藏、张宗宪先生递藏一只青花龙纹瓶,所绘龙纹样式与本件作品风格甚为相近,可资比较。

参阅:清康熙 青花双云龙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5229

清乾隆 冬青釉描金缠枝花卉纹贲巴壶(220-250万)

高19.7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瓷质贲巴壶以藏地金、银质地贲巴壶为蓝本,清早、中期御窑厂均有烧制,品种不一,用途多为清朝皇帝修持佛法、进献皇家寺庙、供奉内廷佛堂和赏赐藏传佛教首领之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御窑多烧造洋彩贲巴壶,尤以各种色地贲巴壶较为多见,类拍品之冬青釉描金器则较为少见。乾隆时期,贲巴壶也是皇帝向内地寺庙的进献之物。文献曾记载,乾隆皇帝祭祀泰山岱庙时,就曾进献过贲巴壶。清政府也曾将贲巴壶赠予曲阜的孔庙,以示尊敬。

5206

清乾隆 青花海水云龙捧寿图折沿大盘(150-180万)

直径44.5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1. 美国私人美术馆旧藏

2. Petersburg医生旧藏

本品形制硕大,气势磅礴,侈口弧壁,下承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壁盘心绘五爪捧寿立龙,气势威严;其外绘四组飞云腾龙,飞龙矫健灵动,腾跃于祥云之中,两两相顾,相映成趣;大盘折沿处饰青花海水纹一周。外壁以色彩浓郁之青花满饰一周海水江崖纹。所绘龙纹威严霸气,尤其正面龙显得神采奕奕,身姿动态凸显其力量感,面部细节精妙,龙须皆以细小之阴线勾勒渲染而成,再细观龙爪的处理方式,又颇具永宣龙纹之遗韵,使得整体独具韵味。盘外壁所绘海水江崖也不同于常见的此类纹饰,线条和渲染都十分独到而恰当,远观仿佛海水澎湃扑打江崖之上,不免令人赞叹其妙。青花发色深沈凝重,颇为典雅。加之本品体量颇大,造型规整,体现了龙腾四海的皇家威仪。

有清一朝,雍正年间始制纹饰与此相类之大盘,乾隆一朝,或曾以雍正年间样式为据,续烧龙纹大盘。雍乾两朝所制,初视几近无二,然细观,便得个中迥异。较之雍正纹样,乾隆器上绘饰更见规整谨慎,所绘舒卷瑞云、波涛涌浪更显整齐统一。两朝大盘之别,可见二人品味之异。而翻阅国内外各大公私典藏,此盘之形制及纹样延烧于雍正一朝,含祝寿之意,皆为当时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应多用于皇宫席宴及特定隆重之祝寿场合,属万寿级别的官窑极品。

参阅:清乾隆 青花跃龙捧寿海水折沿大盘

纽约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编号1667

5247

明早期 官钧窑玫瑰紫斑罐(150-180万)

高16.9厘米

来源:

1. 藏家得于2000年以前

2. 纽约苏富比,2021年9月23日,编号197

。。

参阅:明 钧窑天蓝玫瑰紫渣斗式瓷盆

台北故宫

5236

明嘉靖 娇黄釉大碗(125-150万)

直径38厘米 「大明嘉靖年制」

来源:

1. H. R. N. Norton 收藏

2. Ira and Nancy Koger收藏

3. 纽约苏富比,1990年11月27日,编号14

4. 纽约佳士得,2006年9月19日,编号247

5. 伦敦苏富比,2013年11月6日,编号304

展览:

1. John and Mable Ringling Museum of Art,佛罗里达萨拉索塔,1985年5月

2. Jacksonville Art Museum,佛罗里达,1987年2月

出版:

1. Adrian M.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伦敦,1971年,图版104

2.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The Koger Collection》,伦敦,1985年,图版75

如斯硕大之嘉靖黄釉盌,甚为珍稀,清宫旧藏一作例,尺寸略小,直径30.3公分,现仍存北京,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香港,1999年,图版43。另见伦敦古董商Marchant收藏,著录于《中国唐至清代陶瓷》,马钱特,2014年,页28-29,编号14,后于北京保利释出,2018年12月8日,编号5361。

5237

明万历 黄地绿彩云龙纹碗(150-180万)

直径15厘米 「大明万历年制」款

来源:

日本私人收藏

黄地绿彩属低温釉彩,从考古发现来看,应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黄地绿彩烧制工艺较之青花更为复杂,首先在涩瓷胎坯上刻划纹饰,隙地填低温黄釉为地,于纹饰内填绘低温铅绿釉,后入窑低温烧造而成。弘治之时,白地绿彩和娇黄瓷器流行,正德年间,黄地绿彩御瓷较为常见,万历之世,黄釉瓷传世者本就少见,黄地绿彩者尤珍。其呈色与嘉靖黄釉呈色差别不大,釉色深沈,釉层较厚,因其珍贵罕有,故历来尤受鉴赏家及收藏家的青睐。

本品龙纹样式一改永乐、宣德威武刚猛之姿,蕴含嘉靖、万历时期特有的粗犷风格,时代特征昭然。暗刻纹饰清晰明朗,彩釉涂绘准确,黄彩明朗匀净,绿彩淡雅青翠,色彩对比夺目,较正德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为万历黄地绿彩之精品佳作。此碗无论从纹饰、施釉、敷彩皆展露出万历时期御窑器物烧造工艺之极致,同类器极少。

拍场所见,北京2017年秋拍售出一件明万历黄彩描矾红赶珠云龙纹碗,器型、尺寸及龙纹云纹画法等与拍品十分相近,施彩有异,当时成交价为9,200,000人民币。还可参考一例,外壁饰茄皮紫地黄彩云龙纹,售于2024年4月香港苏富比乐山堂专场,外形尺寸等与拍品相近,当时成交价为4,318,000港币。

参阅:明万历 黄彩描矾红赶珠云龙纹碗

北京拍卖会,2017年12月3日,拍品编号3267

成交价:RMB 9,200,000

参考:明万历 茄皮紫地黄彩暗划云龙纹盌

香港苏富比,2024年4月9日,拍品编号130

成交价:HKD4,318,000

5205

清乾隆 酱色地金银彩开光粉彩山水御题诗文双龙耳瓶(50-70万)

高21.2厘米 「乾隆」钤印

来源:

香港私人收藏

5209

清乾隆 矾红彩轧道描金海水龙纹盏托一对(50-60万)

直径12.2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Brigadier R. H. A Kellie OBE MC旧藏,购于1910年代

5231

清康熙 郎窑红釉尊(35-45万)

直径16.4厘米 高14厘米

来源:

1. E.G. Kostolany 收藏

2. 伦敦苏富比,1953年3月3日,编号104(其一)

3. Douglas J.K. Wright 收藏,伦敦

4. 美国东海岸重要私人收藏

5232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35-45万)

直径12厘米 「大清康熙年制」

5234

清雍正 青金蓝釉弦纹三足洗(30-45万)

直径18.7厘米 「雍正年制」款

来源:

台湾私人收藏

此种青金蓝釉是雍正时督陶官唐英在仿均釉基础上新创的品种,其工艺与仿钧釉近似,在釉上吹洒钴蓝釉料,于高温中烧成。釉色由很多青、蓝、黑等色斑点组成,以蓝色为主的各种斑点辉映成趣,错落有致的斑点中杂有黄褐金星。因其貌极似青金石,故得名「青金蓝釉」。此类作品传世完整器稀少,故宫博物馆现存几件青金蓝釉器可供参考。仿钧釉是唐英在雍正七年方告研制成功的,故青金蓝釉的上限年代不会超过1729年。

5228

清嘉庆 霁蓝釉描金缠枝花卉福寿纹胆瓶(25-35万)

高46.8厘米 「大清嘉庆年制」款

来源

巴黎 Hôtel Drouot 拍卖,2018年12月10日,编号205

5244

清雍正/乾隆 白玉浮雕云龙纹六方瓶(480-680万)

高25.5厘米

出版:

乾坤堂,《猎古研珍》·贰,2009年,香港,页 106

本器身由整块白玉雕成,玉质洁白,致密温润。立体圆雕瓶身,瓶体为六面瓶式,直口带唇,束颈鼓腹,高足。瓶身外壁运用高浮雕技法雕成带角五爪苍龙,龙首低开于瓶腹,形神苍老威猛,五爪、龙须均刻划精细,其身向上延伸至瓶口,身体长曲,似在攀附在瓶外面,神态灵动迫真。瓶口亦雕有一火珠,为典型龙赶珠纹的配搭,线条柔美,浑然大气。其余瓶身部份则为素面,表示工匠对于玉质甚有信心,将美好的材质以最素雅的一面示人,不必加以装饰。

此玉瓶即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白玉雕就,用料硕大却毫无绺裂瑕疵,实为难得,非皇家制玉而不可为。立体圆雕,飞龙腾于云间,盘绕瓶壁追逐宝珠,显现苍劲矫捷的气势,龙纹雕琢精细,纤毫毕现,瓶身不施纹饰,刻意以素面表现,更显其典雅大方。

5240

明永乐 剔红云龙纹盖盒(350-400万)

直径18.2厘米

来源:

1. 瑞士显赫私人珍藏,1980年代末购自法国 Gex

2. 巴黎佳士得,2022年7月6日,编号0015

此圆盒乃永乐官造雕漆中以龙纹为表现主题的传世重器。明早期漆盒题材多少花卉、楼阁人物图案,瑞兽图案如龙纹、凤纹级别较高,数量也较少,除了两岸故宫及公共博物馆所藏,市场上流通的同类作品不过十数件,珍罕之至。

此盒为木胎,呈蔗段式,平顶直壁,子母口相扣合,下承圈足。盒内及底髹黑漆,黄漆素地上剔雕红漆装饰,髹漆厚实,五爪龙苍健凶猛,威武奔腾,龙威尽展,逐烈焰宝珠,灵芝祥云蔓延至盒侧,立体灵妙,刻露精深,尽显明永乐雕漆工艺之卓绝造诣。

参阅:明永乐 剔红云龙纹圆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5239

明万历 剔红龙凤纹盘(180-220万)

直径25.5厘米 「大明万历年制」

来源:

山迁草堂旧藏,台北

此类龙凤戏珠漆盘是明代万历时期的典型装饰题材,盘通体髹朱漆,盘心内雕锦地龙凤戏珠与海水江崖纹。盘内壁作四开光,开光内满饰缠枝牡丹纹,外壁则浮雕缠枝牡丹纹,下承圈足,底髹赭色漆,一端近圈足处,署有刀刻填金「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横书楷书款。漆器落年号款的做法,始于永乐朝,一般是在器底针刻六字款。宣德时期,六字年号款多刻于器底或侧面,再填金料,后期的明代器物亦以此为规范。但万历后期,如此器所刻的八字干支年号款渐渐普遍。

万历漆器所见年号加干支纪年之八字款一般位于器底内缘正上方,据学者统计万历年款共有十七种干支纪年,而「壬辰」「乙未」存世最多,可知宫中曾在此两年大批订制,至于带万历乙未年款之剔红海水山崖龙凤纹圆盘目前仅见数件,大英博物藏另一件万历风格剔彩龙凤圆盘,剔彩处理与本件稍有不同,惟无年款,馆藏编号1974,0226.34。香港佳士得2017年5月31日售出一件剔黄双龙戏珠纹圆盘,拍品编号3011,同本件风格类似,可资参考。

5221

宋 铜错金银甪端形熏炉(270-350万)

高35.5厘米

来源:

1. Hesketh夫人(1926-2006年)收藏

2. 伦敦苏富比,2007年3月7日,编号13

3. A & J Speelman,伦敦

出版:

《Chinese Works of Art》,A & J Speelman,London,2008年,编号2,页10

甪端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能日行万里,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美好愿望,祈盼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甪端与麒麟相似,外形怪异,犀角、狮身、熊爪、牛尾。在官方,它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在民间,它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本品出版物

5217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羊尊(150-180万)

高56厘米

来源:

1. Roger Keverne,伦敦

2. David B. Peck III先生旧藏

3. 纽约佳士得,2014年9月18日,编号617

4. 澳门保利,2016年11月25日,编号0210

出版:

Roger Keverne,《Summer Exhibition》,1999年,编号82

本尊以铜胎鎏金,造型为羊驮宝尊,上部取高古青铜尊形制,广口长颈,以羊身为腹,颈部设铜鎏金双摩羯,羊背开圆槽装器颈,颈底铸莲座一圈。双角、双耳及四足铜鎏金,其长须、背部及尾部毛发也以鎏金铜为饰,丝丝卷曲,鲜丽饱满,精美绝伦,是乾隆朝掐丝珐琅器的上乘精品之作。

藏家 David B. Peck III 先生

本品出版物

5218

十八世纪 痕都斯坦白玉嵌宝柄鎏金铜鞘匕首(55-80万)

长40.5厘米

来源:

1. 传为最后一位幕府将军德川家定 (1824-1858) 为庆祝 1854 年神奈川条约而赠送给海军准将马修.卡尔布雷斯.佩里 (1794-1858) 的礼物

2. 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编号3630

此匕首传是由德川幕府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1824-1858)赠予马修.卡尔布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马修·卡尔布莱斯·佩里是美国海军的重要人物,他在1853-1854年率领「黑船」舰队前往日本,迫使日本结束锁国政策,签署了《神奈川条约》。

5213

明宣德 掐丝珐琅宝相花十字杵纹盘(60-80万)

直径13.5厘米

来源:

1. 英国私人收藏

2. 乾坤堂,香港

此盘为明宣德时期宫内御用监所造,图案布局规范,讲究对称。珐琅釉色纯正,表面温润光泽,胎体厚重,为宣德时期掐丝珐琅的上乘之作,或曾为佛前盛装供品之用。

5216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老虎水丞(45-60万)

长21.8厘米 「乾隆年制」款

来源:

法国私人收藏

5222

元 铜浮雕莲花童子梵文双龙耳四足炉(50-70万)

宽23厘米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9日,编号781

5243

清乾隆 白玉簋式盖炉(40-60万)

通高14.5厘米

来源:

慎德堂,台北

5241

清康熙 紫檀错金嵌百宝梅花纹笔筒(35-45万)

直径18.2厘米 高18厘米

铭文:洪钟起暗室,飘瓦落中庭。谁言转丸手,能作殷床声。雪居

来源:

1.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29日,编号534

2.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编号1833

百宝嵌,又名「周制」,采用珠宝玉石及其各种珍贵材料作漆器镶嵌的一种,百宝嵌工艺始于明代,因集各种名贵材质、工艺于一身,而颇受皇室喜爱,成为明清宫廷重要的装饰物品,本品即为一例。

5219

明早期 铜鎏金九股杵(25-35万)

长29.4厘米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牺尊(8-12万)

长8.5厘米

来源:

伦敦私人收藏,购于1978年前

清康熙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双陆尊(5-10万)

高9厘米

来源:

乾坤堂,香港

清乾隆 茶叶末釉仿古铜釉莲瓣式花盆(3-5万)

直径12.7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

香港私人收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美人醉团螭龙纹太白尊(2-5万)

直径12.7厘米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来源:

香港私人收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