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5-04-12 16:33 浏览量:8
一,
语言的艺术
刷友圈,看下面图片,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过半数呈现金融脆弱性。
友圈的这位朋友发布这张图片时搭配的文案是:什么是金融脆弱性?怎么现在的报道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在这张图片下留言说:
问题一,金融脆弱性,说白了就是没钱维持生活的风险很大,应对风险能力脆弱,再说白了,有2亿灵活的人可能会吃不上饭;
问题二,越来越看不懂的一些文字,名词,代表着不想让部分人看懂,就譬如你我常读文章的人在看到这种新名词的时候会立刻领会这背后的意思,但一部分人不读文章的人,其实没必要让他们知道,当然这是为了他们好,快乐活着,不要徒增深焦虑。
当然,这些新名词因为说法比较委婉,对于媒体来说会降低风险,不至于太直白。就譬如同样是骂人,我要淹死你,和我想让你窒息,在冲击力上也是不一样的,嗯,也算是媒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二,
不被承认的错误。
一些荒诞,就拿这几天比较荒诞的事情。
私信里,珠海的老周问我,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虚假反而堂而皇之的给改成真实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想到的却是戴尔·卡内基的那句话:
“当一个错误大到成为一个笑话时,这个错误就不会有人承认;要么错下去,要么扭曲事实,别无他法。”
这段话江西南昌某些人该是深有感触,在鸭脖子上吃过一次亏,南昌雪是万万不会再重蹈覆辙。
哪怕你也知道,我也知道,他也知道,大家都知道。
三,
不要怕愧疚,要接近会愧疚的人
当你拼尽全力做一件事,但最终却也没能帮助到那个落水的人时,心里是会生出愧疚的。
愧疚这个情绪对来自于善良之人,负责任的人内里的一种特殊情绪,人只要会有愧疚,代表着多数是属于好人的。那么你会愧疚,代表自己是好人,日常中发现那些会不时愧疚的人,这类人也多值得交流。
几年前我帮助过一个落水的人,被冤枉,但因为冤枉她的人是懂得卡内基那个不承认错误的概念,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真正帮助到她,哪怕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乃至拉开脸求爷爷告奶奶的人脉,但扭曲事实之下,别无他法。
四,
当下,变化,
关税的文章后,收到一些批评,大抵是我也很肤浅,事实上很多的东西也好道理也罢,我都懂。我虽然是一个批判写手,但我也有自我的局限性,因为我,我所辐射的受众,只能活在当下。
这个当下是三维重境的当下。
而现实的当下,就譬如开代工小作坊的阿慧就陷入了未来的焦虑,说目前还可以生存,但看到这些令人困惑的信息,实在是提不起继续做下去的精气神了!
我的答复:
前提一是,你有没有一个比较开阔明晰的另一条路,如果没有的话就打好精气神做好今天的事情,手里的可以维持家庭运营的生计;
前提二是,世界是处于急剧变化中的,看美国的川普,一天一个变化,如果在越南的关税下来时,那些在越南做代工的人们立即就放弃了所有的活计,那么今天看来是不是焦虑过早了,因为又有了90天的暂缓期。90天之后,又如何?当然,现在的很多已经在为90天之后感到焦虑。如果这种焦虑导致着当下的精气神都没了,那么未来变好了,自己垮了。是不是毫无意义。
在稳定的时候可以为未来做铺垫,在混乱莫发的年月,要看近一些。
有人擅长长线,有人擅长短线。而这个时候其实是适合短线的环境。
看见没有,道理我自己说起来很溜,但我自己却是适合长线的那类人,即便我懂得这个道理,一时半会这个大脑切换不过来。
五,
沿途,风景
1. 我这几天走了好几个小城,在网上几乎没出现过名字的那种,也不是刻意走,而是我发现了一个可以省钱又能免费转悠的方法。我其实不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个顺风车的平台,注册,然后接单,反正自己也没有目的,拉两个顺路的人到一个城市,这出行的费用就生下来了!
大多数普通人都会的东西,我一个写字天天接触信息的人在找到这个方法的时候居然很兴奋。这个细节,代表着任何人都有着自己的圈层,壁垒。任何人,你我都有。
好可怕!
2. 陌生城市的深夜,一个人睡在车里,夜里下雨,不是被雨声拍打车顶的啪哒声吵醒,而是被黑暗街道里年轻女呼喊的叫声惊醒。以为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穿上鞋打开车门就出去,那个雨几乎是在用脸盆泼下来的,车里的伞本就是加油送的劣质伞,一边几乎被泼塌,但走过去发现是一对年轻的男女依偎在商铺的屋檐下避雨。
问询几句,女孩子连连道谢,说感谢关心,看他们的脸庞也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忽然生出闲聊的心情来,聊到这个小城,男孩子很是成熟的说,这座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未来自己是一定要走出这个城市的!
我问为什么?
他说,这里人不行,钱不好赚。
我笑一下说,我是外地的,晚上才到这里,譬如我在夜市买一个水果摊的水果,背着包去的时候买了俩瓜用了八块钱,但没有背包将外套拿在手里再去买俩瓜的时候却只用了六块钱。
我说,任何城市都有着城市独具的人文,底色。是任何城市。
我们聊完,雨已经停了,我又指了指天,笑着说,你看这雨,那么急,但也不过十几分钟就过去了。
3. 一座城,最立体的地方是城市中心的商业街。
星巴克内已经没有人,即便是我也不愿意再去,因为我脸皮薄,进去就会消费,即便最便宜的咖啡也要二十多;肯德基反而是写字较好的地方,八块钱的咖啡写完一篇文章,发呆十几分钟离开,心理上不会产生压力。
这座城的肯德基,从早上九点人来穿梭,但并没有几个人消费。即便是几块钱,大家也不愿意在消费,三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女,女的等待另一方的男女,探讨着房子,在言辞之间大概听到的意味是,单个来的女生是房主,另外两个男女是抵押这一块,女子一遍遍的问询,最多,最多了吗?
看她粉红色的外毛衣,黑色的紧身裤子,脸上是干净的淡雅,但眉宇间有着的只是焦灼。
我合上电脑离开的时候,再看一眼,心里想着的是祝愿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