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须眉五名家,或成艺术流派,或有鲜明特色,你最欣赏谁?
更新时间:2025-04-13 12:08 浏览量:7
豫剧舞台,须眉名伶也闪亮,这五位名家在豫剧这片沃土上竞相绽放,各具风采,或成艺术流派,或有鲜明特色,共同绘就了豫剧艺术的辉煌篇章。你最欣赏谁?
1、唐喜成
唐喜成,1924年出生于河南尉氏县,豫剧生行领军人物,豫剧"唐派艺术"的开山鼻祖。十岁时在长葛学沙河调男旦,17岁嗓音失润后,改演祥符调武生和花脸,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在几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的以宏亮、委婉的“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
代表作品有《南阳关》、《辕门斩子》、《三哭殿》等。唐喜成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一代卓越的豫剧宗师。
2、王善朴
王善朴,出生于1929年,河南省清丰县人,10岁入清丰县抗战第二剧团,师从陈玉才学文武小生。他从艺70年,曾在《朝阳沟》、《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200多出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拍摄过《朝阳沟》、《人欢马叫》等豫剧电影,是《朝阳沟》中“拴保”的扮演者;被誉为“豫剧现代戏第一小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形成了深沉细腻,音色清新,韵律委婉,真假声结合运用自然的“善调”,“善调”是王善朴独有的艺术风格。
3、牛得草
牛得草,1933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豫剧丑角“牛派”艺术创始人。10岁走上了学艺之路,专攻文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唱腔诙谐幽默,自成流派。其代表剧目有《七品芝麻官》《卷席筒》《唐知县审诰命》《做文章》《三不愿意》《拾女婿》等;他主演的《七品芝麻官》1979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了大银幕,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其中的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成为经典的流行语。
4、刘忠河
刘忠河,1943年出生于河南商丘,河南豫剧四大流派之豫东派代表,人称“红脸王”。1961年毕业于河南省戏剧学校。刘忠河唱腔激昂高亢、自然流畅,被赞誉为“一腔清音,半壁河山”。
其代表剧目有《十五贯》《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辕门斩子》《清风亭》《三哭殿》等。
5、李树建
李树建,1962年出生,河南汝州人。豫剧“李派”老生创始人。17岁入河南省洛阳市戏曲学校表演专业习艺,1986年学习豫西调创始人王二顺的表演艺术和剧目,曾被誉为“小王二顺”。同时他又研习了其他豫西名家的演唱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独特唱法,既有王二顺嗓音洪亮、音域宽广、声韵醇厚的特色,又使原本就擅长表现曲折委婉感情的“豫西调”更加悲壮苍凉。
代表作品有《清风亭》、《程婴救孤》、《大登殿》、《鞭打芦花》和现代戏《乡村警官》、《试用丈夫》、《儿大不由爹》等,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香玉杯”艺术奖,首届中国豫剧节金奖,第十届“文华”大奖表演奖等。
网友朋友,这四位著名的豫剧名家,您最欣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