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
更新时间:2025-04-13 11:18 浏览量:3
图为潘絜兹中国画《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身着流光溢彩的曳地罗衣,她们恍若穿越了千年的风尘,自古老壁画中轻盈步出——这并非虚幻的数字梦境,而是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丝路歌韵:敦煌舞乐服饰展示专场”中,一幕幕活生生的现实画卷。作为“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的璀璨延伸,两者交相辉映,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肩并肩,脚碰脚,共同见证这一刻的辉煌。在这里,传统不再是静默于历史尘埃中的遗珠,而是依然鲜活,能够激荡现实、回应时代的心灵之声。传统何以显现?在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宏伟构想中,“墨韵文脉”这一始于2023年的策划实践,犹如一把钥匙,以新颖的叙事语态解锁了这一时代谜题。他深信,“墨韵”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通过书写、绘画、造像等艺术手段,传达精神世界的深邃力量;而“文脉”,亦非单纯的历史积累,它关乎今日之我们,如何在凝视中领悟传统,在思考中认知自我。因此,从首展“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的深邃探索,到当下正盛的“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这一系列展览并非简单陈列传统艺术的瑰宝,而是深入挖掘“写意”“书写”等贯穿墨韵与文脉、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关键词,通过“美术馆+博物馆”“文物+艺术品”的创新融合,让不同时代的艺术佳作跨越时空,展开一场场心灵的对话,重新激活并梳理中华美学的深层脉络。从马家窑彩陶上古朴的刻划符号,到汉代简牍上日常书写的痕迹,再到《淳化阁帖》中凝练至极的帖学法度,“书刻同辉”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缓缓铺陈出文字书写的演变之路及其内在的精神风貌;从放马滩木板地图对空间的精妙构建,到画像砖与彩陶中民间故事的简笔勾勒,再到敦煌壁画那气势恢宏的刻画,“绘塑同光”则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生动展现了中国图像造型艺术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铸就的美学精神……“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以两大板块为经纬,重新梳理文脉传承,为中国艺术的守正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展览的陈列结构清晰明了,作品之间巧妙互文,如同一根根无形的线,引领着观众一步步“读懂”艺术的奥秘。壁画线描稿与成品并置而展,如同一部视觉的编年史,揭示了图像从构思到成品的奇妙旅程;《淳化阁帖》与敦煌写经、汉代简牍并肩而立,让书法艺术在不同时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经由3D投影技术放大的唐代菩萨立像,则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气象……多元的视角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古今,搭建起艺术沟通的广阔舞台。展览预约的火爆程度几乎日日触顶,这不仅仅是对文化盛宴的渴望,更是对精神滋养的深切需求。大众对于文化的追求,早已超越了“有展可看”的层面,而是期待着“看有所思、看有所获”。如何让展览真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大众与文化的桥梁?已经成功举办7场的“墨韵文脉”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范式,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