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金子就是艺术?农民怎么没人夸?“淘金米”展览把网友气炸了!
更新时间:2025-04-13 13:43 浏览量:3
北京798艺术区《淘金米》展览现场,5吨大米中隐匿着1000粒0.5克重的黄金米粒,观众需穿上鞋套、赤手在15分钟内“淘金”。
参与者或蹲跪翻找,或吹拂米粒筛选,甚至有家长带磁铁试图作弊。最高纪录者淘得5粒金米,价值约1500元,而更多人空手而归。
策展人王春辰提出“0.5克黄金≈200斤大米”的等式,隐喻资本对价值认知的扭曲。艺术家杨烨炘直言:“黄金有价,大米无价”,试图通过淘金热唤醒对粮食的敬畏。
展览过程中,有人故意放入大量假金米,杨烨炘却将其视为“行为艺术中的行为艺术”,认为追逐虚妄财富的荒诞性更强化了作品内核。
自从展览开始以后,杨烨炘及其团队听到了很多辱骂讽刺的声音,对此他们选择了正面表达不满,同时暗戳戳地给支持者点赞。
网友质问:“只是噱头,何为艺术,浪费粮食!”
杨烨炘方暗指大家不懂艺术,反问:一定要有意义吗,玩得开心就行了。
不少网友表示:袁爷爷给他们吃太饱了。主办方虽然说会妥善处理大米,但毕竟是10000斤大米啊!按照每人每天0.5-1斤的大米摄入量,这差不多够100人吃半年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忆苦思甜总没有错!
此前,杨烨炘还进行过“我们不浪费粮食,我们只浪费黄金”的艺术展——将1000粒纯金大米扔进上海黄浦江、下水道等。大家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
《淘金米》不仅是一场行为艺术,更是一面照见人性的镜子。当观众跪地翻找时,淘的是黄金,还是被资本异化的欲望?离场时瓶中装的是大米,还是对生存本质的回归?答案或许藏在每个人俯身拾穗的瞬间。
“穷人淘金,富人看戏,但最终都捧起了大米——这才是艺术的力量!”